各位小伙伴,你们好。我们来聊一下正在进行中的以色列-哈马斯战争。眼前这场战争会怎么结束我不知道,但我想畅想一下更遥远一点的未来。在我们有生之年,有可能看到以色列人和巴勒斯坦人这两个族群真正的和解吗?
我觉得仅有的几种化解血仇的可能性,几乎全部都写在了《进击的巨人》这部动漫作品里。那接下来我们就不妨就让虚构照进现实,来聊一聊《进击的巨人》对于以色列-哈马斯战争的启示。
《进击的巨人》这个故事很大程度上本来就是对犹太人命运的一种隐喻。漫画里能变身巨人的这些艾尔迪亚人(也就是艾伦、阿尔敏这帮人),虽然名字都是德国姓氏,但显然他们的原型主要来自于犹太人。马荣帝国里那个艾尔迪亚隔离区几乎是原样复刻现实中纳粹建立的集中营。在故事里,艾尔迪亚人被所有其他族群视为一群危险的异类、被人叫做“恶魔之子”,也跟现实里犹太民族被长期排挤、被迫害的历史高度吻合。
那在《进击的巨人》里,艾尔迪亚人是怎么尝试化解他们曾经跟人结下的那些血仇的呢?
基本上从故事开头到结尾,他们尝试走过三条路。
第一条路——躲。这就是故事里那个没有正式登场过的初代王的选择。初代王把族人带到那个与世隔绝的海岛上,用超大型巨人筑起三道高墙,把自己族人圈禁起来,让他们与外界物理隔离。虽然很窝囊,但如果能一直躲下去,这条路就是通的。这其实也是现实中有可能化解血仇的第一种途径。
人类学家早就观察到,如果在一个狩猎-采集部落里,两个人结下了解不开的梁子,那其中一个人经常会搬到隔壁的部落,当然有时候是自愿的,有时候也是被逼无奈。但不管怎么样,一旦物理上拉开距离,仇人见不着面,也就不会“分外眼红”了。其实不难推测,在人类还没有形成定居习惯、也还没有把全世界都填满的时代,不光是两个个体之间,两个族群之间如果发生激烈冲突,大概率也是这么解决问题的。打你不过,那我们就全族迁徙,另找地方谋生呗。反正那时候的地球对人类来说还空旷得很。
很多人对化解种族冲突有一种“想当然”,说只要两个族群多增加接触,相互之间多了解,那误会就会渐渐消除。但其实,通过接触来增加好感,是有很多苛刻的先决条件的,这些条件包括但不限于——
1.在接触时两个族群在人数上基本相当,
2.在待遇方面基本均等,
3.在舆论上都比较中立,不受各种别有用心的蛊惑等等。
如果不满足这些条件里的大部分,比如两个族群人数相差悬殊、比如都被一些仇视对方的宣传洗脑等等,那本来就有误会的族群一接触,反而会激化矛盾。
所以增加接触的效果在现实中往往可能还不如简单粗暴的——躲。其实,一个多世纪前,筹划建国的犹太人本来是有一个躲开后来结下血仇的巴勒斯坦人的机会。
在20世纪初,英国官员约瑟夫·张伯伦(Joseph Chamberlain)提出过一个在英属东非的一部分地区创建一个犹太人国家的提议,史称“乌干达计划”(Uganda Scheme)。1903年,英国官员与犹太复国主义运动的创始人西奥多·赫茨尔(Theodor Herzl)会面,讨论了这个乌干达计划,但被赫茨尔拒绝了,因为他更想在塞浦路斯或西奈半岛这些与犹太人的历史有更多渊源的地点建立犹太人定居点。最终,历史的现实是,犹太复国主义者最终选择了在中东的巴勒斯坦地区建立以色列国。
虽然历史不能假设,虽然我们也不能苛求犹太人放弃回归故土的强烈愿望,但还是忍不住要空想一下,如果当初那些致力于犹太复国的先贤们能像《进击的巨人》里的初代王那样,选择在非洲的某一块无主之地上建国,那今天的中东会是什么局面?今天的非洲又会是什么格局?以色列人与巴勒斯坦人之间的血仇是不是也就无从谈起了?
第一条化解血仇的路径——躲,没有成为现实中的犹太复国主义者的选择,而故事里的艾尔迪亚人呢,是躲不过去,他们最终还是让仇人给找上门上了。于是在故事的最后阶段,艾伦走上了化解血仇的第二条路径,非常血腥的路径:灭世。艾伦解放了城墙里的所有超大型巨人,发誓带领他们踏平地球,把艾尔迪亚人的敌人全部肉身消灭——“仇恨我们的人都死绝了,那还有什么仇恨?”
这在漫画里叫灭世,在现实中那就是种族灭绝了。这当然是化解种族冲突的手段中最残忍、最血腥的一种。都21世纪了,这条路,无论从哪个角度,都不应该被任何人纳入考虑。很多人当年在读《进击的巨人》时,可能也就是在这里对它的观感急转直下,从五星神作变成垃圾的。
但《进击的巨人》故事的最后,只有灭世吗?其实故事最后的走向,揭示了化解血仇的第三条路径——对抗共同的敌人。两个互相把对方视为恶魔的人,在什么情况下最有可能和解呢?那就是出现第三个恶魔——出现了一个他俩单打独斗都打不过的大魔头——的时候。在《进击的巨人》里,艾伦自己就成了这个终极大魔头。在艾伦决定灭世之后,故事里艾尔迪亚人和他们的敌人只有暂时联手,才有可能战胜这个终极魔王。
而这,恰恰是化解族群矛盾的一招杀手锏。
我们刚才说过,仅仅让两个族群亲密接触,后果是很难预料的。但有一种亲密接触却是例外,是几乎肯定有利于族群和解的。那就是作为同志、作为战友的那种接触。
有一个很著名的心理实验:科学家在一个夏令营上先故意挑动两组学生相互敌视,然后看他们最终会怎样化敌为友,结果发现,唯一有效的手段,就是被迫合作、被迫成为战友。科学家故意破坏营地里的一些设施,无奈之下,双方只有联手对抗困境,没想到这一联手,就联出了“革命的友谊”,本来对方是“敌人”时一个个看着都贼眉鼠眼,但一旦当过战友,就一下子眉清目秀起来了。
这种例子在现实中也是不胜枚举。白人水手和黑人水手在同一条船上出航越多次,他们之间的种族态度就越是正面。白人警察和黑人警察越是有过搭档的经历,相互之间的好感也就越多。
所以,族群矛盾是像绝症一样的顽疾,很难治,但这种“战友情谊”可以说就是一款罕见的特效药。
在《进击的巨人》的最后,不论是有意还是无意,艾伦客观上造成了一个让结下血仇的双方被迫联手、缔造这种“革命友谊”的机会。
但是,艾伦并没有把他该做的事做完。两个结下血海深仇的族群只通过一次联手就能把前尘往事一笔勾销吗?那真是想多了。
曾经在相互仇杀时流过多少鲜血,如今在联手抗敌时就得洒下同样多的热血,才有可能冲淡曾经互为敌人时的仇恨。
所以,艾尔迪亚人和他们的敌人只联手一次是不够的,艾伦这个恶魔必须要一直存在下去才行!要一直逼迫他们合作,这样直到很多年后双方曾经仇杀的记忆逐渐淡去,直到那时艾伦再退出,血仇才有可能化解。
可惜的是,艾伦没有这么做。他自己解脱了,却把巨大的隐患留在了世间。一旦他这个大恶魔、这个“共同的敌人”不在了。那么和平就必然是短暂的。只要大恶魔不见了,那么“你们”在“我们”眼里就终归会再次变成恶魔。
所以艾伦的解脱其实并不是故事最悲剧的结局,我觉得更有悲剧性的一种结局是艾伦作为所有人的敌人一直活下去,永远都没有被他爱的那些人谅解,永远都没有得到解脱。
最后回到现实里的以色列-哈马斯战争,以色列人和巴勒斯坦人有可能通过这第三条路径化解血仇吗?按照刚才的逻辑,必须要有某种非常强大的力量降临在那片土地上,逼迫他们联合起来与之对抗,并且是长久的、可能要持续几代人的对抗,这才有可能让两个结下血海深仇的族群化敌为友。但,世界上有这样的力量存在吗?就算有那样的实力,有人有动机这么干吗?——没有。除非是外星人攻打地球吧,否则我想不到有其他的可能性让这第三条路径成为现实。
所以,三条化解血仇的路径,在巴勒斯坦地区的这些冲突中,每一条,其实都是死胡同。《进击的巨人》这部隐喻犹太人命运的作品,也许还真的是虚构照进现实。想来还是很让人唏嘘的。
好,关于《进击的巨人》对以色列哈马斯战争的启示这个话题,我们就聊到这里。我是魏知超,我会在这个频道里持续输出我的三大爱好——心理学、读书和电影。
如果你喜欢我的节目,请关注、点赞、收藏、评论,这对我非常重要。这期节目里涉及到的研究报告和参考文献,我放在了视频下方的描述栏里。谢谢你的支持,咱们下期节目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