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问题】
如何从心理学解释喜欢吃鼻屎这个特殊嗜好?
1.正常的解释:
喜欢吃鼻屎,没有任何高深的理由,纯粹就是因为——
鼻屎其实挺好吃的啊!
鼻屎里含有糖蛋白、盐、脂肪以及其他若干营养成分;
鼻屎尝起来咸咸的,甚至还有一丝丝甜味;
以及,鼻屎中水分的占比也非常恰到好处,不多不少,正好让鼻屎的口感变得Q弹Q弹的。
你看,不论味道还是口感,鼻屎都不难下咽啊!
这里真正需要解释的其实是,为什么很多人吃自己鼻屎没有心理障碍,但一想起别人吃鼻屎就恶心。
恶心的,其实不是吃鼻屎,而是看到别人吃鼻屎。
这其实是人类的一种“行为免疫”反应。所谓“行为免疫”,就是人在进化过程中获得的一系列用来躲避致病微生物的行为本能:每当观察到那些与致病微生物有关的线索时,我们会本能地产生一些负面情绪,然后尽可能地躲开这些致病原。
虽然人类知道有微生物存在满打满算也不过几百年而已,但这套躲避微生物的本能反应其实早就通过进化的力量植入到人类的基因里了。
“行为免疫反应”中最核心的,就是“恶心”这种情绪。会让我们感到恶心的,多半是那些存在致病微生物的线索,比如说:其他人的体液。
体液是各种致病微生物寄生的温床。几乎在所有情况下,别人的体液都是让人恶心的。看见别人吐痰,恶心;看见有人流脓,恶心;看见有人吃鼻屎,当然也很恶心(其实只要看到有人把鼻屎挖出来盘,就已经很恶心了)。
眼泪,可能是唯一的例外。别人的眼泪很少引发恶心感,这可能是因为眼泪在视觉线索上与纯水完全无异。
有意思的是,别人的体液是恶心的,但自己的体液却不会引发很强的恶心感(过分排斥自己的体液完全无任何进化上的优势功能可言)。不过有意思的是,一旦有强烈的线索暗示你自己的体液已经不属于你,那你也会觉得恶心。
比如说,咽口水,恶心吗?
一点也不恶心。
但是,如果把口水先吐到杯子里,放两分钟,然后再拿起来喝掉。恶心吗?
恶心。
所以,吃自己的鼻屎并不咋恶心,看别人挖鼻屎、吃鼻屎才让人恶心,这其实是人类行为免疫反应的一个例子。
2.开脑洞的解释:
再说一个开脑洞的解释。
凡是遇到这类特殊癖好,进化心理学一定不会甘于寂寞的。加拿大萨斯喀彻温大学的生物化学家家斯科特·纳珀(Scott Napper)提出一个假说。
他认为,吃鼻屎可能有一种进化意义上的好处,那就是训练人的免疫系统。鼻屎和鼻涕是抵挡外来致病微生物的第一道方向,它们包裹住了不少微生物。把鼻屎吃下肚,其中所含的微生物可以训练人体的免疫系统,让人体对这种微生物产生抵抗力。事实上的确有研究发现,鼻屎中含有唾液粘蛋白,它可以降低蛀牙几率。
说大白话就是,人们之所以爱吃鼻屎,是因为吃鼻屎可能有打疫苗的功效。
但友情提醒——
迄今为止似乎还没有直接的实验证据证明上述假说,请谨慎吃鼻屎!!
文: 魏知超
参考资料:
鼻屎的成分,数据来自:www.ChemistryIsLife.com – The Chemistry of Boog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