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三体3》是一部好的文学作品吗?
早在《三体3》上市之前,就在《科幻世界》的网店预订了一本,在普通读者中,算是第一时间读完的。之后与差不多同时读完的李小飞兄简单交流了一下读后感。我们对《三体3》的看法很接近:《三体3》在科幻硬核方面仍然是顶尖水准,但在文学上,相比前两部,则很不能让人满意。
(1)被浪费的顶级科幻点子
从科幻硬核上来看,《三体》系列遍体高潮。《三体3》在这方面保持顶尖水准。《三体3》里的降维攻击、黑域、曲率飞船、阶梯计划、用小宇宙躲过宇宙坍塌……,每一个都是巨牛X的点子。小飞说,每个点子拿出来写个短篇,那都一定是经典。
但不知怎的,这些点子合在一起读起来,似乎就没有前两部那种过足瘾的感受。
书中不少片段,按照刘慈欣在过往作品中表现出来的水准来看,完全没有写出本该写出的效果。现在还记得的比如有“智子屏蔽室”一段,文中写到程心的惊讶和震撼,我靠脑补能想象出那种震撼,但遗憾的是文字本身却没有很到位地把这种情绪表达出来。可能是刘慈欣在《三体3》里塞进去的点子太多,除了几个主要的点子大书特书之外,其他的似乎没有足够的精力去完善。
我记得当年王朔宣布封笔时说过,自己本来有几个很好的点子,一不留神用在了几个中短篇里(指的是那次封笔前写完的《动物凶猛》等几个中短篇)。他的意思大概是因此有些沮丧,于是索性封笔。
《三体3》也有点这个意思,一不留神,太多好点子都塞进了一个长篇里。其实很有点浪费。
(2)《三体3》好像太短了
有很多段落之所以让人感觉落笔仓促,实在是因为《三体3》的剧情跨度太大。《三体3》虽然已经是整个系列中篇幅最庞大的一部,但要交待清楚这么大跨度的情节,其实它还写得不够长。
剧情跨度太大,除了导致不少细节上的处理不够精致之外,更严重的后果是作者没能找到一条清晰的主线来贯穿整部作品。
同严锋老师在《三体3》序言里的观点一致,我觉得《三体》系列在文学上最出色的应当是《三体2:黑暗森林》。尤其与《三体3》相比,第二部的情节组织要紧凑和清晰太多,因为它有“面壁计划”这条主线贯穿始终。而“面壁计划”中的每一个环节,即便除去硬科幻的内核,而只着眼于其中的悬念、计谋、心理战、伦理冲突等情节要素,也会发现它跟任何一部优秀的武侠、悬疑、推理小说比都毫不逊色。也难怪小飞把刘慈欣称为科幻小说界的金庸,我觉得这不算是夸张。
可惜在《三体3》这里,情节不可谓不波折,却始终没有一条明晰的线索或集中的戏剧冲突将所有的情节串接起来。要说有的话,程心与云天明的爱情应当是一条最重要的线索。
这段爱情故事其实本身就是一个很牛的科幻点子。从物理尺度上来说,云天明对程心的爱算是达到了浪漫的极致。人能给予恋人的爱,到了帝王级别也不过就是为美人而倾国倾城,葬“送”一个国家而已。哪有云天明那样,送一个恒星系,甚至送一个小宇宙给恋人的。
可是,刘慈欣并没有花很多笔墨来正面描写这段爱情故事。在大多数时间,它都隐于情节之后,每当一段情节告一段落,它才浮出水面,推动情节进入下一环节,然后便又隐去了。因此它不像“面壁计划”那样始终处于情节的核心部分,没有形成统合情节的力量。
所以,我觉得《三体3》里既然被塞进去这么多东西,那索性应该把它分成剧情上更集中的两到三部大长篇来写。没准把目前的整个《三体》三部曲扩充成五部、六部曲的篇幅,才有可能把更多的细节完善。
2. 黑暗森林理论靠谱吗?
与书中的自然科学幻想比起来,从《三体2》中的“黑暗森林”理论开始,《三体》系列中的社会科学幻想就比自然科学幻想更贴近故事的核心。《三体2》的故事核心不是建立在那些自然科学幻想之上,而是建立在这套假想的社会科学理论之上。而《三体3》也是“黑暗森林”的扩展和升级版。
黑暗森林理论大意如下:
宇宙就是一座黑暗森林,每个文明都是带枪的猎人,像幽灵般潜行于林间,轻轻拨开挡路的树枝,竭力不让脚步发出一点儿声音,连呼吸都必须小心翼翼:他必须小心,因为林中到处都有与他一样潜行的猎人,如果他发现了别的生命,能做的只有一件事:开枪消灭之。在这片森林中,他人就是地狱,就是永恒的威胁,任何暴露自己存在的生命都将很快被消灭,这就是宇宙文明的图景。
之所以会出现黑暗森林的局面,书中是基于以下这个所谓的“宇宙社会学”四大公理推导出来的。我们一条一条来看看它们是否站得住脚。
宇宙社会学四大公理
- 第一公理:生存是文明的第一需要。
- 生物的本能是求生存,生存是生物的第一需要——这么说,是可以成立的。这第一公理,其实是把文明当成人/动物来理解,文明同生物一样,有求生本能。为了生存,当意识到来自别的文明的威胁时,就很容易为了自保而出手灭了对方,这构成了黑暗森林的第一个推动力。
尽管细究起来这样的类比未必真的成立,但我们就算它成立好了,因为后面的公理和假设问题更大。
- 第二公理:文明不断增长和扩张,但宇宙中的物质总量保持不变。
- 既然文明会不可遏制地扩张,而资源又有限,那么文明之间必然开战。这构成了黑暗森林的第二个推动力。
大概现在这样一个人口爆炸的阶段难免会让作者有这样的预期:文明无法控制自己的群体规模,只有一直扩张到环境可以承受的极限,然后与环境的极限达成一个恐怖平衡。但其实即便凭现在的人类这点微薄的智慧,也已经开始懂得控制自己的群体规模(虽然离成功还很远)。那么,宇宙中那些智慧高得多的文明应该不会想不到更高明的控制群体规模的方法吧?
其实就连大刘自己对此也有过乐观的预期,《带上她的眼睛》里,人类实行严格的人口控制和环境保护,结果未来的地球沙漠都变了绿洲。文明的扩张如果不是以资源的匮乏为前提,那么两种文明相遇时可缓和的余地应该远远比黑暗森林大得多。
- 第三公理:猜疑链。
- 一个文明不能判断另一个文明是善文明还是恶文明;
一个文明不能判断另一个文明认为本文明是善文明还是恶文明;
一个文明不能判断另一个文明是否会对本文明发起攻击;
一个文明无法判断另一个文明对自己是善意或恶意的;
一个文明无法判断另一个文明认为自己是善意或恶意的;
一个文明无法判断另一个文明判断自己对她是善意或恶意的。
- 一个文明不能判断另一个文明是善文明还是恶文明;
书里说到:““人类共同的物种、相近的文化、同处一个相互依存的生态圈、近在咫尺的距离,在这样的环境下,猜疑链只能延伸一至两层就会被交流所消解。但在太空中,猜疑链则可能延伸得很长,在被交流所消解之前,黑暗战役那样的事已经发生了。”
猜疑链之所以成为黑暗森林的又一个重要推动力,是因为在光年尺度上,不同文明间的交流异常困难。所以相对于同一个星球中不同文明的相互猜疑,宇宙中不同文明之间几乎肯定是对对方做恶意推定。越想越不对劲,那么不如先下手灭了对方。
但是,这一点其实已经被大刘自己否定了。因为书里出现了“智子”技术。猜疑链之所以严重,是因为空间尺度太大,文明间的交流极其困难。但智子技术,恰恰就是跨越时空的即时通讯技术啊。
连三体文明这种貌似在银河系里不算最先进的文明都已经掌握了“智子”技术,那么其他与三体文明差不多或者更先进的文明应该都已经掌握了这种在光年尺度上的“即时通讯工具”,这就大大降低了猜疑链无限延长的可能性。这就好比是森林里的资深猎人们都配备了步话机,发现风吹草动时,打个招呼应该比直接开枪更合理。
- 第四公理:技术爆炸。
- 书中说到,文明进步的速度和加速度不见得是一致的,弱小的文明很可能在短时间内超越强大的文明。可能由内因或者外因(例如宇宙文明的交流)引发。
因此技术爆炸的可能性也是导致黑暗森林出现的重要因素:既然我无法确定你是否会在短期内就远远超越我,那么我就趁现在能干掉你时先下手为强。
技术爆炸这一点,如果放在“智子技术是高级文明普遍掌握的技术”这一背景下来看,那么它就也未必导致黑暗森林的出现。因为由于沟通的便捷,宇宙的空间尺度其实相当于被大大缩小了,宇宙中不同文明的博弈其实变得有点像同一个星球上不同文明间相处的情况。那么我们参看一下地球上不同文明之间的博弈,局部上,的确可能会出现黑暗森林的情形——高等文明对低等文明除之而后快。但,这并不会是文明之间唯一的相处模式。
3.BUG
上文中对于这几条公理的分析,多数当然都是我自己的推理。但猜疑链这一点,可以说毫无疑问是《三体2:黑暗森林》中一个严重的bug。因为有“智子”存在,猜疑链便被大大缩短了。黑暗森林理论的合理性大打折扣。
不知是刘慈欣早有计划还是后来才意识到这个bug的存在,到了写作《三体3》时,他竟然非常强悍地把这个bug给补上了!《三体3》写到,三体文明曾让智子往更远的宇宙出发,结果走不了多少光年,便与三体失去了联系。这原因既可能是撞到了高维碎片,也更可能是撞到了其他高级文明设的陷阱和路障——黑域里去了。
但其实,这仍然不能弥补猜疑链作为“黑暗森林”理论根基的不合理性。因为黑域或维度攻击武器这类技术手段似乎是要比智子更难的技术,所以它似乎应该是在智子之后才能会被发明出来,这浩大的宇宙中难道不会出现——某些文明在发明智子与发明维度攻击武器之间的这段时间里,通过智子建立起非敌对关系,进而发展为联盟——的可能性吗?
其实长篇小说的情节逻辑要做到百分百的无懈可击是不可能的。对于长篇小说来说,bug永生。但是只要这些bug不对情节的核心逻辑造成威胁,那就无伤大雅。但如果bug严重到直接否定了剧情的核心逻辑,那就是致命bug了。我认为“智子”的存在就是一个致命bug。
不幸的是,我觉得《三体3》里也有这样的致命bug。
《三体3》致命bug1:云天明的童话
第一个致命bug是云天明的童话。
从《三体2》开始,故事里的一个设定就受到质疑:那就是“三体人的思维不善于诡计和计谋”这一点。这在《三体2》中是面壁计划得以展开的其中一个前提(第二个前提是智子看不到“思维”),而在《三体3》中则成了云天明的童话得以顺利传达的唯一前提。云天明通过童话传递信息这一点,尽管信息的谜底难解,但是传达信息的意图本身却是非常露骨的。虽说事先通过一本童话集将包含信息的童话保存在内,算是对传递信息的意图做了掩饰,但跟程心对话的用心却太明显。这在地球上只要看过几本侦探、悬疑小说的人都能猜得到云天明想干点什么,但三体文明却毫不起疑。
在刘慈欣的设计里,“诡计”这种东西似乎是跟艺术很相似的东西。一个一辈子只看过中国画的人如果突然见到一幅西方油画,那当然一下子就懵了,完全不知道怎么欣赏——这很好理解。但思维或“诡计”也会如此吗?思维或“诡计”其实都是遵循某种逻辑的,知道A,就可以顺着逻辑推到B。以逻辑为核心的思维或“诡计”其实更像是数学,而不是艺术。因此如果有足够的智慧,就理应能够学会如何要理解思维或“诡计”,这跟三体人他们自己原来是不是喜欢这样做无关。
即便依靠人类现在这点粗浅得一塌糊涂的心理学,也可以一定程度上理解甚至预测人类的行为那么以三体文明的智慧之高明,加上与人类打了几百年的交道,他们不至于无法识破如此简单的诡计。
其实《三体3》里既然写到程心一成为执剑人,水滴就毫不犹豫地展开进攻,那么这就恰恰说明三体文明对人类心理和行为的理解是相当深的,云天明如此简单的意图,不至于不被识破。
《三体3》致命bug2:黑域
第二个致命bug是安全声明——黑域。
第二个bug更加致命。我觉得《三体3》最绝的点子之一就是“安全声明”,这个设定本来非常能体现刘慈欣在剧情设定上的超强实力。
当我读到罗辑问出“是否存在安全声明”这段时真是兴奋得差点叫出来。没想到除了“自杀声明”之外居然还能有确保自己安全的“安全声明”,这是对从第二部开始竖立起“黑暗森林”下弱小文明生存格局的一大破局。关于“安全声明”,后来揭晓的谜底,本来也是非常让人信服的——刘慈欣居然想到用降低光速制造黑域这一招!
可惜,“安全声明”其实并不安全,它的安全性被一个bug轻松瓦解了。
黑域之所以“安全”,就在于黑域之中的任何物体,绝对无法从黑域中逃离,黑域之中的任何存在,都与黑域之外绝对隔离,不对外界造成任何威胁。只有如此,高等文明才肯放过你,因为你从理论上就已经与世界隔绝,绝对不会对他们再构成任何威胁。一句话,你进了黑域,就绝对出不去。
但是,在小说里,分明就有人从黑域里出来了。关一帆和程心陷入黑域,最后就又在宇宙中出现了。出黑域的方法是如此简单!——你只要随身带着一个小宇宙的门,一旦陷入黑域,把门打开,进小宇宙,然后就像书中小宇宙里的智子那样在小宇宙中指挥门寻找一个适合的地点,把门打开,就重新回到了宇宙里。
结果,从黑域中逃出来,竟然成了三体文明轻易办到的事,那么其他跟三体文明差不多的“弱小文明”,发明出逃出黑域的方法应该也不在话下。
所以黑域作为安全声明,根本就是无效的。
黑域作为一种防御武器,也基本是无效的,既然三体都可以制造小宇宙,那宇宙中那些更高级的文明自然不在话下,他们只要随身携带小宇宙的入口,就可以抵御黑域陷阱。那些误入黑域的高级文明飞船,就像关一帆和程心那样,落入黑域后只需启动一些应急设备,然后打开小宇宙的门,通过小宇宙即可摆脱黑域。
我觉得这是《三体3》最致命的一个bug,是动摇小说核心逻辑的bug。
就这样,《三体3》里很绝的两个点子——安全声明和小宇宙,一个把另一个干掉了。
但愿这只是我的理解错误。
不过最后,话说回来,其实“破人气场”只是我的强迫症症状之一。有致命bug又怎样,《三体》仍然是我读过的最伟大的科幻小说之一。韩寒说过,我们老想向老外输出中国文化,不过实际做的却是一边追着女孩子一边说我“祖上”很有钱,那是没用的。一边整天在国外撒钱建孔子学院、宣传《红楼梦》,然后抱怨老外睁眼瞎看不懂中国文化,一边却把刘慈欣这样价值连城的活宝贝随便扔在一边,我们才是睁眼瞎。
如果天上真有那些神级的文明的话——天上的神啊,如果你们在天有灵,请你们赐予刘慈欣健康的体魄和足岁的寿命,好让我这个脑残粉在有生之年能有多几次机会追随着他的想象放飞灵魂。
经常有人说《三体》宏大得像史诗,其实是我们词穷了。史诗其实太渺小,史诗远远不够描述宇宙和光的尺度。借用一下阿瑟·克拉克和刘慈欣喜欢给时代命名的习惯,人类现在或许还处在“史诗时代”,所以我们形容什么都是史诗。等有一天人类进入“科幻时代”,我们会这么说:“这首史诗写得真有气魄,像在读一篇科幻小说。”
时空无限,任我遨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