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录/注册
    • 注册
    • 编辑个人信息
    • 重置密码
加入聊天群
魏知超:心理·读书·电影
  • 文字博客
  • 视频作品
  • 音频播客
  • 心理学课程/付费内容
  • 出版物
  • 直播/讲座
  • 特别参与
  • 创作方向:心理、读书、电影
    • 心理
    • 书评
    • 影评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魏知超:心理·读书·电影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Home 书评博客

《怕死:人类行为的驱动力》02:祖先 vs. 死神,古人对抗死神的两条路径

1 Views
2024-11-26
0
Share
WeChat Twitter Telegram

    这篇我们转换一下视角,把目光转向历史。我们来看看,我们的祖先在历史上为逃避死亡这件事做过哪些努力,有过哪些发明创造,以及这些发明创造是怎样深刻地改变人类历史的。

    在拥抱文化世界观和拥抱自尊这两种心理机制之外,我们的祖先与死神的抗争大致是沿着两条路径展开的。

    第一条路径是发明了对灵魂不灭的信仰,也就是幻想肉体死亡之后,灵魂可以继续存在。

    第二条路径是追求真实的永生。

    第一条路径很有想象力,第二条路径很硬核。这两条路径,都深刻地改变了人类的历史,尤其是第一条。甚至可以说,人类今天的样子很大程度上可能就是祖先们与死神大战三百回合的副产品。

    我们先来说第一条路径。上期节目我就提过一句,对抗死亡恐惧,最原始、最直接的手段就是——幻想灵魂不灭。奥地利心理学家奥托·兰克说,灵魂是人类最早、同时也是最富有智慧的发明之一,它让人们认为自己不仅仅是一种肉体的存在,借助于灵魂的永生就可以避开肉体的死亡。有人相信死后灵魂会升天;有人相信死后他们的灵魂会转世。但无论具体形式是怎么样,核心都是一样的:只要相信灵魂不灭,那么肉体死亡就没那么可怕了。

    那人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相信死后灵魂不灭的呢?

    考古证据显示,在大约4万年前,人类经历过一场创造力大爆发,考古学上有个专有名词,叫“旧石器时代晚期革命”。很多设计复杂的石器、精美的洞穴壁画都是在那个时期爆发式地出现的。在那个时期,还有一项事物也一起出现了,那就是精致的墓葬。4万年前的祖先们就已经会在墓穴里安置很多装饰品。这就暗示,在那时候,祖先们可能就已经相信人死后灵魂不灭了。

    在俄罗斯的桑吉尔(Sungir)考古遗址的一个2.8万年前的人类墓葬里,考古学家发现了两具年轻人和一具60岁男性的尸体。每具尸体上都有大量精美的装饰品,他们穿的衣服上镶嵌着4000颗象牙珠,每颗象牙珠估计需要工匠至少花一个小时才能制作成形。两具年轻的尸体头部相抵,身体两侧是两根象牙。这座墓穴的意义就更加明确了。2.8万年前的祖先花费这么多的时间和精力建设这么精致的墓穴,这应该能够说明,他们就是相信人死后不是一切皆空的,只有相信死者的灵魂存在于另一个世界,死者才需要被这样隆重地安葬。

    “相信灵魂不灭”抚慰了人心,把死亡恐惧给圈禁了起来,让它显得没有那么恐怖了。这个功能本身当然非常重要,但更有意思的是,相信灵魂不灭这种心理产生了很多副产品,这些副产品对人类意义深远。这其中有的副产品在意料之中,比如宗教,但有一些就有点出人意料了,比如说,人类发明农业,可能都跟对灵魂不灭的信仰有关。

    先从宗教说起吧。灵魂不灭这种信仰的第一个副产品是宗教。宗教就是灵魂不灭这种信仰发展完善之后的进阶形态。现代的心理学实验也证明,宗教信仰对缓解死亡恐惧效果显著。比如有实验发现,在想到自己必然死亡的命运之后,即便是无神论者也更愿意把“真实”这个词跟“上帝、天堂、天使、奇迹”这些宗教词语联系在一起。而在缓解死亡恐惧这个原始功能之外,在人类历史中,宗教也不停地演化,衍生出很多别的功能,比如说,提供强大的凝聚力。我们不是亲戚,我们长得也不一样,甚至连语言都不通,但只要我们信仰同一个神,我们就可以是朋友。在历史上,宗教一度是人类最重要的一种组织形式。宗教对人类文明的影响有多大,就不用多说了。

    灵魂不灭这种信仰的第二个副产品是艺术。位于今天法国境内的肖维岩洞,里面有300幅左右绘制和雕刻的壁画,大约创作于距今3万~3.2万年前。壁画的内容除了有一些现实场景之外,还有一些是描述超自然景观的。比如各种飞翔在天上或者是飘浮状态的怪物。艺术把那个超自然的世界具体化了,让不那么可信的变得更加可信。这可能就是艺术最原始的功能。

     

    有意思的是,最近有心理学研究证实,对超自然世界的这种有画面感的想象,也有缓解死亡恐惧的功效。比如说,在实验里,人们如果被唤起了死亡恐惧,就会更多地幻想自己可以飞翔。这简直就是“信超人,得永生”啊。不知道现在各种上天入地的超级英雄总是那么受欢迎,背后是不是也隐藏着这种微妙的心理。

    灵魂不灭这种信仰的第三个副产品是最颠覆常识的,那就是它可能催生了农业文明。在今天土耳其境内有一个大约1.2万年前建成的建筑,叫做**哥贝克力石阵,**它由几十根T字型的石灰岩石柱一圈圈围绕而成,很多石柱都超过10吨重。石柱上刻着各种精美的图案。从图案分析,这是当时的人们祭祀祖先的神庙。

    这个神庙的建成时间比车轮和农业的发明还要早,差不多要到巨石阵建好之后一两千年,农业才诞生,石阵建起来的时候,人们基本还在过着狩猎-采集的生活呢。这就很蹊跷了。因为按照人类学家和历史学家们主流的见解,这样的建筑应该是在农业文明诞生之后才有可能出现的。农业出现之后,人们为了务农要定居下来,慢慢地,越来越多农夫聚集在一起,就发展出村庄、城镇,然后在城镇附近建起一座神庙,用来祭祀,满足精神需求。

    但是,哥贝克力石阵的发现却提示我们,刚才说的这个过程没准顺序是倒过来的。真实情况可能是,人们为了满足“跟死去的祖先沟通”这种强烈愿望,先动员各种力量建起了这样一座神庙,在建神庙的过程中以及在后来的祭祀活动中,有些人不得不在神庙附近长期定居。一定居,就不方便四处打猎了,那耕地就是一个更合适的选择了,这就促进和激发了农业的出现。随着农业养活了越来越多的人,农耕这种生活方式逐渐扩散开来,成为主流。

    我们知道,农业的出现是人类文明的一个里程碑,而按照刚才说的,农业的出现没准也跟我们的祖先对死后世界的幻想密切相关。当然,这目前只是一种假说。有多大合理性,大家可以讨论。

    下面我们说一说我们的祖先大战死神的第二条路径。

    世界上最早用文字写成的故事是被刻在泥板上的。是古代苏美尔人的一首叙事性史诗,叫做《吉尔伽美什史诗》。它讲的就是一个关于死亡恐惧的故事。

    有一位年轻的国王吉尔伽美什在一次战斗中跟他的对手——勇士恩启都——惺惺相惜,激情四射,一发不可收拾,成了好基友。后来,好基友得罪天神,被天神弄死了。吉尔伽美什悲痛欲绝的同时,也被死亡吓破了胆。于是他上天入地,寻求获得永生的方法。结果却一次次与各种长生药失之交臂,最后一切成空。

    不知道你听完这个故事有没有想起点啥?我当年读到《吉尔伽美什史诗》的材料时忽然联想到,咱们的《西游记》这个故事其实也是从追求永生开始的。孙悟空也是因为意识到自己将来会死才离开花果山出去拜师学艺的,他一开始想学的就是长生不老之术。

    你看,这其实又是死亡恐惧刺激艺术创作的一个例子。当然,另外我们也从吉尔伽美什和悟空身上看到了古人对抗死神的第二条路径——追求真实的永生。

    相信死后灵魂不灭,对于有些人来说有点过于精神胜利法了。真的猛士,要的是真正的不死,要的是今生今世的这具肉体能一直永生下去。大导演伍迪·艾伦说:“我不想活在人们心里,我想活在我的公寓里。”

    这种跟死神硬刚的硬核做派,也一直存在于历史之中。

    秦始皇嬴政一面相信存在死后的世界,这才有了兵马俑嘛,另一面,他也追求真实的永生,各种长生不老药没少吃,说不定就是吃错药吃死的。秦始皇还相信东海上有蓬莱仙山,派了徐福去求不死药。其实,世界上很多地方的人们都有这样一种观念:他们相信有某个地方是永生之地,找到那里,就可以发现永生的秘密。古希腊的亚历山大大帝就一直在寻找所谓的“生命之泉”(Fountain of Life),当时的人们相信喝下生命之泉里的水就可以获得永生。

    古埃及法老们的世界观与秦始皇也是异曲同工,古埃及的神话里既有很多关于阴间世界的想象,与此同时呢,法老们也要把自己弄成木乃伊,之所以要用木乃伊和金字塔来保存尸体,就是因为他们相信自己是会“死而复生”的。

    在追求真实永生这条道路上,要数最最硬核的,那应该就是西方的炼金术士和我们这儿炼丹的道士了。他们不求仙,不求神,而是自己动手研制长生不老药,非常朋克。

    而且有意思的是,西方的炼金术师和东方的道士都不约而同地认为长生不老药里应该包括黄金。这种心理其实挺好理解。因为黄金是一种化学性质极其稳定的金属,几乎永远不会变化,所以人们很容易把它跟“永恒”联系在一起。

    这样一来,东西方的术士们,也都面临一个同样的挑战,那就是黄金不够用,于是他们也都不约而同地想把比较便宜的金属炼成黄金。当然,西方的术士们在这方面走得更远,于是他们就成了炼金术士。最后金子当然是没炼出来,却积累了一些化学实验的经验,很意外地为后来现代化学的出现做好了一部分准备。

    下一篇,再换一个视角,来说象征性的永生。

    文:魏知超

    Category: 书评博客 书评视频 心理学博客 心理学视频 文字博客 视频作品
    ShareShareTweetShare
    Previous Post

    《怕死:人类行为的驱动力》01:死亡恐惧,人类智能的bug

    Next Post

    《怕死:人类行为的驱动力》03:象征性永生

    Related Posts

    书评博客

    《具身认知》万字解读丨非凡精读馆 15

    by 魏知超
    2025-02-04
    文字博客

    我的2024影视、图书盘点(没几个字)

    by 魏知超
    2025-01-01
    书评博客

    《苦难的意义》万字解读丨非凡精读馆 14

    by 魏知超
    2024-12-19
    书评博客

    《情绪》万字解读丨非凡精读馆 13

    by 魏知超
    2024-11-28
    心理学博客

    【意志力的经济学解释】意志力不够用?因为“机会成本”太高了!

    by 魏知超
    2024-12-06
    心理学博客

    恋足的脑科学:为什么那么多人迷恋异性的脚?丨阉割恐惧?No;神经串扰?Yes!

    by 魏知超
    2024-12-06
    Next Post

    《怕死:人类行为的驱动力》03:象征性永生

    发表回复 取消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最受欢迎

    • 恋足的脑科学:为什么那么多人迷恋异性的脚?丨阉割恐惧?No;神经串扰?Yes!

      0 shares
      Share 0 Tweet 0
    • 《穆赫兰道》剧情全解析

      0 shares
      Share 0 Tweet 0
    • 我写过的美剧《迷失》(LOST)剧情解析文章索引

      0 shares
      Share 0 Tweet 0
    • 良性自虐:为什么会有人喜欢恐怖、重口、猎奇向的影视剧?

      0 shares
      Share 0 Tweet 0
    • 复仇者的《花样年华》

      0 shares
      Share 0 Tweet 0

    近期更新

    《具身认知》万字解读丨非凡精读馆 15

    2025-02-04

    我的2024影视、图书盘点(没几个字)

    2025-01-01

    《苦难的意义》万字解读丨非凡精读馆 14

    2024-12-19

    《情绪》万字解读丨非凡精读馆 13

    2024-11-28

    【意志力的经济学解释】意志力不够用?因为“机会成本”太高了!

    2024-12-06

    恋足的脑科学:为什么那么多人迷恋异性的脚?丨阉割恐惧?No;神经串扰?Yes!

    2024-12-06

    标签

    剧情解析 大卫·林奇 徐克 心理学新知小课·心理学新知 心理学新知小课·毒物推荐 心理学新知小课·进击的三观 意识之谜 王家卫 美剧《迷失》 诺兰 进击的巨人 非凡精读馆·心理学图书解读 音频节目:心理朋克 项目简介

    更新日历

    • 2025 年 2 月
    • 2024 年 12 月
    • 2024 年 11 月
    • 2024 年 10 月
    • 2024 年 5 月
    • 2024 年 4 月
    • 2024 年 3 月
    • 2024 年 2 月
    • 2024 年 1 月
    • 2023 年 11 月
    • 2023 年 10 月
    • 2023 年 9 月
    • 2023 年 8 月
    • 2023 年 7 月
    • 2023 年 6 月
    • 文字博客
    • 视频作品
    • 音频播客
    • 心理学课程/付费内容
    • 出版物
    • 直播/讲座
    • 特别参与
    • 创作方向:心理、读书、电影

    © 2023 weizhichao.info

    Welcome Back!

    Login to your account below

    Forgotten Password? Sign Up

    Create New Account!

    Fill the forms below to register

    All fields are required. Log In

    Retrieve your password

    Please enter your username or email address to reset your password.

    Log In

    Add New Playlist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 文字博客
    • 视频作品
    • 音频播客
    • 心理学课程/付费内容
    • 出版物
    • 直播/讲座
    • 特别参与
    • 创作方向:心理、读书、电影
      • 心理
      • 书评
      • 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