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精神内核上,真人版《攻壳》与押井守的原作是完全背道而驰的。
前几天我在豆瓣上打出了今年以来的第一个一颗星,打给了上周上映的真人版《攻壳机动队》。
我是押井守大神导演的那两部剧场版动画《攻壳机动队》的脑残粉,那两部《攻壳机动队》我至少撸过十几遍以上。
尤其是第一部,在我心目中是满分五星的话恨不得打十颗星的神作。所以这回看到真人版被糟蹋成这副鸟样子,也就特别愤怒和失望。
接下来我们先来说一下为什么押井守大神的剧场版《攻壳机动队》可以打十颗星,然后一对比,大家也就能明白为什么我要给真人版打一颗星了。
十星神作
押井守的那部剧场版《攻壳机动队》到底神在哪里呢?
神在它居然是一部哲学电影。

动画片嘛,目标观众基本上是青少年和更低龄的小朋友们,稍微严肃一点儿的、纯粹拍给成人看的,比例就非常少了,这种触及到哲学命题的就更是凤毛麟角。
当然,电影这种视听艺术(包括动画片在内)更适合用来讲故事,实际上是不太适合去表现这种抽象的哲学思考的。
《攻壳机动队》也并没有真的给你上一节哲学课,它——借用高晓松的一个说法——是让你闻到了哲学的「味儿」。而这就已经非常了不得了。
灵魂与载体
那么,它里面触及的哲学思考是什么呢?其实紧扣片名——Ghost in the Shell。
Ghost在片子里是指人的自我意识,也就是灵魂;而Shell是躯壳,也就是灵魂的载体。
押井守想要借《攻壳》探讨的,就是灵魂与它的载体之间的关系。
两个「天问」
在这个主题下面,押井守导演问了两个问题。
用大白话来讲,第一个问题是:
灵魂是不是只有在一个肉身里、只有在一具有血有肉的身体里存在呢?
第二个问题,是在第一个问题基础上的追问:
如果灵魂是可以摆脱肉身以其他的方式存在的,那么反过来看,我们这具缺陷重重、限制多多的躯壳是不是就成了阻碍灵魂进一步升华的瓶颈呢?
对于这两个“天问”,押井守在《攻壳机动队》里给出的思考,我们二十多年后回头去看也还是相当耐人寻味。
回应第一问:傀儡师
在片子里,一个叫「傀儡师」的计算机程序由于接触了网络里的大量信息而变得越来越复杂,最后就产生了自我意识。

傀儡师的诞生回应了刚才说的第一个问题:
血肉之躯也许并不是灵魂的唯一容器。
人类的大脑说白了只是一个高度复杂的神经网络。
既然灵魂可以在由神经细胞组成的网络里诞生,那么你有什么理由确定,它就一定不会在一个由电子元件或者计算机算法组成的网络里诞生呢?
回应第二问:素子飞升
而这就让片子的主角素子姐姐意识到,如果计算机网络里可以产生灵魂,那么人类自己的灵魂又何必非得局限在一个有机体里?
于是在最后,素子下定决心放弃了自己的肉身,步入一个宽广无边的网络世界。

其实很多科幻小说都有这样的情节:人类抛弃现实,接入网络。那些小说大都把这个叫做「数字移民」,只是从这边移到那边,你其实还是你,没什么本质上的大变化。
但是押井守的处理完全不一样,在《攻壳机动队》里,素子放弃肉身接入网络的那一幕,完全就被处理成了道教里面修炼得道之后,白昼飞升天界成仙的画面。
这就是导演对前面那第二个问题的回应:
载体的升级带来的是灵魂的升华与超越。
过去的你被困在一个孤零零的大脑里,而现在你徜徉在整个网络的汪洋大海之中。
你并不是移民而已,你是得道成仙啦!
以前CCTV有一个形象宣传片,里面有一句很心灵鸡汤的slogan说:
心有多宽, 舞台就有多大。
这其实是很唯心主义的。
而押井守的思考,正好是把这句话反过来,他想说的其实是:
舞台的尺寸决定了心灵的宽度。
这是非常唯物的思考角度。
前面说的这一大堆就是押井守在他的剧场版《攻壳机动队》里给出的思考:
灵魂的载体并非只有有机体,载体的可能性决定了灵魂的可能性。
不管结论是不是正确,大家不觉得这样的思考非常有趣吗?而且,只要不是以哲学研究的高度来要求它的话,那它也可以说是有相当不错的思考深度。
背道而驰的真人版
但是在最近这部真人版《攻壳机动队》里,所有这些趣味和深度丢失殆尽。
而且,它在精神内核上跟押井守的版本是完全背道而驰的,它不是把本来100分的东西给弄砸了,变成0分,而是直接180度掉头改成了负分。
这是我最无法忍受的。
在前面说到的两点思考上,真人版都是这一副德性。
真人版第一问:人类至上
在押井守的版本里,灵魂的载体并不光是人类的躯体,计算机程序、机器人的身体里都可能产生跟人类平起平坐的灵魂。
而对于这些「非人类」的灵魂,片子里是有一股悲悯情怀的,有点佛教里众生平等的意味在里面。

而真人版呢?
当女主角看着那个艺妓机器人的尸体说自己跟她很像的时候,旁边的科学家立刻跳出来反驳说:
「不对,你虽然身体是机器,但是你有一个人类的大脑啊,你有人类的心,这才是根本,你有灵魂,它们没有」。
(抱歉我记不清具体的台词了,因为片子太烂,中途看迷糊了好几次。但大概就是这么个意思。)
这句台词是什么意思?它是彻彻底底的「人类至上」啊。
这就是整部片子的基调。整个片子里除了艺妓机器人临死前的那句求饶好像表现出一点点「机器也有灵魂」的暗示之外,片中所有其他机器都只是人类的傀儡,整个片子根本就没他们什么事。
这跟押井守版本里的「众生平等」相比,是价值观和思考深度上的大倒退。
真人版第二问:CCTV附体
再看第二点思考,载体会如何影响灵魂呢?这方面基本上也是180度掉头往后狂奔。
真人版《攻壳》的导演可能是看过CCTV那个形象片,因为片子最后落脚在一句台词上——什么「是你的行动定义了你是谁」。
而这不就是彻底的唯心主义吗?
这不就是那句「心有多宽, 舞台就有多大」吗?
这不又是跟押井守的思考正好背道而驰吗?
很多人说真人版向押井守的版本致敬,还致敬得蛮好的,不少镜头几乎就是原样复刻。
这我完全不能同意。
我觉得精神内核要比画面重要一百倍。
原作往前走了100步,如果你往前走了50步,你说你是致敬也就罢了。
但真人版《攻壳机动队》是掉了个头往后走了50步,然后说:
你看,我跟前辈保持在一条笔直的直线上呢,我致敬得有诚意吧?
诚意个鬼!
一颗星不打给你还打给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