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时候人要红起来,是挡也挡不住。成龙逐渐老去,李连杰迷失自我、赵文卓沦为三流电视剧之王——在这个让所有的功夫迷失去精神寄托、甚至绝望的时代,当年那个被功夫小子、功夫皇帝们狠揍、跟赵文卓一样演三流电视剧的甄子丹,似乎成为所有功夫迷们的希望寄托。这样一个科班出身、功夫功底扎实、容貌英俊、身材健美、脑瓜还不错的猛男,有什么理由不成为众望所归呢?胡京?身手无可挑剔,但形象过于单薄。安志杰?根本不会功夫的肌肉男。Tony Jaa?外国人。看来甄子丹不但是最佳选择,其实更是唯一的选择。
于是,去年甄子丹担任武指和主演的《杀破狼》,虽然全片只有一段像样的功夫场面,却受到所有功夫迷的热烈追捧。说实在的,这片子功夫场面看得不过瘾,情节也乏善可陈。本来编导大概想编一个三猛男相互PK的故事,可惜的是任达华那个“猛男”及其手下被塑造得过于弱小,造成三强鼎立的情节完全失衡。以至于整部片子变成任达华及其手下胡闹以及被蹂躏了大半部片子,最后甄子丹出手搞定一切(以及被搞定)。
在这样一片狂热推崇的气氛下,甄子丹不但被奉为新的功夫皇帝,也俨然被奉为最有实力和潜力的武指。不过我想,在《龙虎门》之后,不管是作为功夫演员的领军人物,还是作为武指的领军人物,甄子丹的实力都应该受到一点质疑。
一、甄子丹的表演
从甄子丹在《龙虎门》中的表演来看,他最近的自我感觉一定十分之好,不然也不会整部片子都在摆pose,看背影都觉得在他得意地笑啊,得意地笑。动作场面时摆pose也罢了,文戏时也是两手插裤带——80年代小流氓扮酷扮骚的招牌动作。而且不论是文戏还是武戏,都不忘翘臀,将身体扭曲成S型。连推罗刹女落水后的那个慢镜,都不像是在表现他的愤怒,而是有点秀身材的嫌疑。于是,甄子丹在《龙虎门》中沦为一个翘臀男模。
其实,整部《龙虎门》都有点秀男色的意思,不然也不会让三个男主角在影片最后一字排开,踩着模特猫步步入龙虎门。
《龙虎门》就是中国男性版《霹雳娇娃》。
二、《龙虎门》的功夫场面
不得不说,《龙虎门》的功夫场面是失败的。至少败在以下几点:
1. 动作单调
《龙虎门》的功夫场面其实暴露了甄子丹设计的动作的最大缺点。那就是,缺乏体位(身体方位之简称,^_^)之变化。小时候(汗,甄子丹年纪也不小了)看电视剧版《精武门》时,就觉得甄子丹的武打基本上就是两个人面对面站着拼拳,最后力强者胜,力薄者败;而鲜有其他武指设计的动作场面那样有让人眼花缭乱的身体方位变化。中国武功之所以赏心悦目,除了单纯的手、腿动作细节之外,还在于打斗双方身体方位的各种变化,因此变化无穷。而甄子丹设计的动作最缺乏这样的变化。所以在《龙虎门》中,看到最多的又是那种面对面的拼拳或拼脚。其实几年前,甄子丹在《千机变1》中设计的武打是有所突破的,加强了变化,只是被twins的花拳绣腿浪费了。可惜,《龙虎门》中的武打场面又回到十几年前的老路上,只剩下“快”和“狠”,很少看到功夫之“巧”。
因此,《龙虎门》的武打也就成了翘臀男模甄子丹的“暴走”,威猛有余而变化不足。
其实比较一下去年的《七剑》,就会发现熊欣欣等人设计的动作,在创意上远远超过甄子丹。同样是狭小空间中的对打,《七剑》的窄巷一战就比《龙虎门》中的料理店一战有看头得多。我也因此觉得,在新一代的功夫片演员中,甄子丹的确是不二之选;但是在新一代的武指中,熊欣欣更让人期待。
2. 导演不爱动作?
《龙虎门》动作场面的镜头安排和剪接让人觉得,导演叶伟信大概不喜欢动作场面。大量的动作场面都是用近景镜头(几乎是特写镜头)来表现的,导致观众根本看不清动作的全貌。例如影片开场时,甄子丹和谢霆锋的“手脚对打”,本来颇有看头,可惜给的是一组零碎的特写镜头,以至于弄不清是欣赏剪接手段还是欣赏武打动作。
《龙虎门》中的大部分动作镜头还被加速过,其实很多老港片都有加速动作场面以加强观赏性的传统。可是加速也得有个限度,《龙虎门》中的动作场面就加快得过了头,以至于观众连动作都来不及看不清楚。难怪我朋友说,还没来得及看清楚怎么打,就发现已经打完在摆pose了。
3. 关键场面靠特技敷衍
虽然《龙虎门》中大部分武打还算是靠真功夫,不过关键时刻开始炫特技就让人觉得很不爽了。大决战中的金钟罩、电光独龙钻,还有最后泰山压顶的“降龙十八掌”(汗),都是靠特技场面来敷衍。尤其是对boss的最后一击,和《功夫》中的最后一掌简直如出一辙(连boss都同样叫“火云邪神”)。一部真功夫的电影以这样的特技场面搞定boss真是很倒胃口。
三、情节和台词
如果说《龙虎门》的动作场面至少还很威猛,那么其情节和台词则是全面的低智化。也许功夫片的情节不需要特别突出,但也不能让观众看着难受。其实那些经典的功夫片,在情节和台词上往往也是非常不错的,例如徐克的《黄飞鸿》系列,其中的文戏甚至比武戏更让人津津乐道。而《龙虎门》的情节和台词,配合着电影院中强劲的空调,让人看得一身一身的鸡皮疙瘩。
情节上,《龙虎门》是极其潦草的。例如余文乐和谢霆锋的修炼情节。虽然大多数武侠片和功夫片都是大同小异,无非是主角坠落山崖或是到了什么深山老林之后遇到高人指点或捡到秘籍,然后练成出山,找仇家报仇。但即使是这样最恶俗的桥段,也是有高下之分的。例如《倚天屠龙记》,张无忌在山崖下找到《九阳真经》,是他的前辈们种下种种因缘的结果。《刀》中,只有一只手的定安在农舍中找到半本刀谱,然后用半把断刀悟出一套自己的刀法,颇有点造化弄人的意味。而《龙虎门》中那个世外高人——奇侠,简直就是“莫名其妙”之侠。两人的修炼过程也用几十秒的蒙太奇敷衍。更过分的是,他们的修炼根本就没有起到任何作用,在最后的决战中,两个人还是被打败,对战胜boss没有任何贡献。最后boss被甄子丹一个人单挑掉。我一直以为情节会是他们三人都无法单独打败boss,最后依靠联手的力量干掉boss。可惜编剧连这样的转折都不愿意安排。余文乐和谢霆锋两个角色也因此完全沦为男花瓶。事实上,《龙虎门》的情节比甄子丹早先委婉批评过的《霍元甲》更不济,《霍元甲》至少能表达清楚它想表达的东西,只是它要表达的东西不太被观众接受,而《龙虎门》连自己想要表达和应该要表达的东西都没有交代清楚。
台词上,简直让人怀疑《龙虎门》是向《英雄》和《十面埋伏》致敬的作品。文戏中充斥着或是不着边际、或是假大空的恶俗台词。自从张艺谋开创“低智派”武侠电影之后,似乎其他武侠/功夫电影都有以它为榜样的意思。《龙虎门》也可归为这一派。
(看样子,接下来的《夜宴》、《黄金甲》也是同样货色。《黄金甲》里那身金甲的造型简直就像是沾了一身新鲜的大粪。)
四、漫画和电影
《龙虎门》是漫画电影,不过改编香港漫画是相当困难的事。
不客气地说,香港漫画的特点就是低智、市井、不伦不类。
说它低智,是因为绝大多数香港漫画的就是随便安排一个情节让角色打架,漫画好不好看就看打得多不多,绝招够不够酷。漫画情节本身的潦草可能也是《龙虎门》电影的情节如此潦草的原因之一。所以如果要将香港漫画改编成好电影,情节基本上应该考虑重编。
说它市井,是因为香港漫画在审美上是极度世俗而缺乏唯美的品味的。例如人物造型上,香港漫画都极度夸张,甚至用衣着而不是长相来区分人物。而这些夸张的造型并不是追求好看,而是要“拉风”。以至于香港漫画中的人物看起来不是小流氓就是暴发户。《龙虎门》的人物造型就是,充满了夸张的市井气。在电影中,造型设计是大名鼎鼎的张叔平,我觉得他的风格正好是相反的高贵、雅致。可是纵使张叔平也很难消除漫画中的市井气。所以在造型上,《龙虎门》也不成功,可能它较好地保留了原著的感觉,但单独作为电影来看,只会觉得别扭。市井还表现在漫画里的武功名称上,香港漫画里的人物名字(奇侠、火云邪神)和功夫名称往往也追求“拉风”。例如《龙虎门》里的“电光独龙钻”,多拽啊。可是这种功夫听起来怎么都不像男主角应该炼的一流武功。所以《龙虎门》里奇侠说让谢霆锋练“电光独龙钻”时,引发笑场。
说它不伦不类,一是因为香港漫画中有很多固执的因素,这些因素根本不会与其它因素调和。例如不管题材是什么,主要情节总归是打架,所以你翻开一本古装的《包青天》,里面在用“电光独龙钻”打架,翻开一本科幻的《超霸世纪》,里面还是在用“电光独龙钻”打架。又如,人物的造型总是极度夸张的。所以很可能你看到一本漫画中,背景是未来的,人物造型是古代的。这在《龙虎门》电影中就造成了布景、道具和造型等的极度不协调。看他们的打扮总觉得是民国时期的,但说着说着就忽然拿出来一个最新款的诺基亚手机,然后镜头一转,又变成了一个极其后现代的罗刹城。
不伦不类另一个原因,是香港漫画对武侠小说中的武功或武侠小说的体系的胡乱借用。例如,《龙虎门》电影里最无厘头的是,在没有任何背景交待的情况下,boss忽然告诉观众:甄子丹最后悟出的章法居然是降龙十八掌。当boss惊呼“降龙十八掌!”时,也是全场观众笑得最欢的时候。借用当然可以,但是你也得稍微交待一下能和所借用的东西联系起来的背景。另外,宇文乐练的金钟罩就真的是把自己罩在一口钟里耍双节棍,也够让人喷饭的。
不客气的说,《龙虎门》是一部在情节上全面失控,唯动作的威猛之势稍有看头的失败作品。一场翘臀男模的暴走秀。
版本历史
本文最早发表在网易娱乐论坛(已不存在),后被香港电影杂志编辑发现后发表于《电影双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