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提出过一个著名的概念——轴心时代 (the Axial Period),它指的是公元前800至公元前200年之间(尤其是公元前600至前300年间)这个时间段。
欧亚大陆各大古文明都在这个短短的时间跨度内迎来了精神世界的大突破。这个时期,中国有孔子和诸子百家,印度有佛陀。孔子和佛陀几乎是同龄人,而就在孔子去世后几年,苏格拉底就在雅典降生了。
在如此广阔的欧亚大陆上,先贤们在短短两三百年内像约好了一样扎堆出世,这简直太神奇。莫非有某种天意?
史蒂芬·平克在《当下的启蒙》中指出,从宏观的视角来看,人类的生存面临的一个基本困境就是「热力学第二定律」,即熵增定律:一个封闭的系统会随着时间的流逝变得越来越无序。在「热力学第二定律」制约之下,整个宇宙中的熵会一直增加,最终走向彻底无序。
而人类与其他的生物体一样,是宇宙这个整体趋向于熵增的系统中局部的「反熵系统」。在趋向无序的宇宙中,生物体却高度有序。「反熵系统」的秘密就在于它们不是封闭系统,它们有能力从系统外摄入能量,这就可以增加系统内部的有序度。
人类创造的文明也是一种「反熵系统」,文明中诞生出的有序的工具、器械、制度、文化和精神创造——它们的精致程度,归根结底取决于文明获取能量的能力。
能量越多,文明越繁盛。
到这里,就可以解释为什么会有轴心时代了。这是因为,根据现代学者的考证,欧亚大陆中的几个古文明在轴心时代那个时期得益于农耕技术和配套组织形式的成熟,差不多同步跨入了一个门槛:那就是平均每人每天能获取2万卡路里的能量(这些能量分布在食物、食物、饲料、燃料和各种原材料中)。一旦文明获取能量的能力越过这个门槛,文明就能够负担得起大规模的城市、大量的学术人员的和牧师阶级。于是,先贤出世。
衣食足,而后仰望星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