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提起未来时,总是把它跟「前面」联系在一起。我们把面向未来的态度叫做「朝前看」,我们会说「未来近在眼前」,「未来扑面而来」——未来是在我们「前方」的。
相应的,过去总跟「背后」相联系,沉溺于过去叫「往后看」,政策倒退叫「开历史倒车」,忘记过去叫「抛诸脑后」。
这种联系是如此自然(而且不论东西方,各种文化下都是如此),如果你打破联系,比如说「未来正在从身后悄悄逼近」,那就会显得极其怪异,对吧?
可你有没有想过,时间的流逝与视觉上的前后方向的联系,是怎么建立起来的呢?
合理的推论是这样的:
先看时间——由于时间在不停流逝,所以过去已经发生过的事件总有远离我们的趋势,而未来将要发生的事情总有离我们原来越近的趋势。
再看视觉上的前后方向——由于人们绝大多数时候都在往前走,所以身体后方的事物总有远离我们的趋势,而前方的事物总有离我们原来越近的趋势。
这样,相似的趋势之间就被大脑关联了起来:
身前=未来;
身后=过去。
怎么验证这个推论呢?最近有科学家想到,对于那些先天或者很小时候失去视力的盲人,由于他们从来没有过视觉上物体趋近自己和远离自己的体验,这种「前后」与「时间上的过去/未来」的关联在他们脑中就要弱得多。
这项研究刚刚发表在《实验心理学期刊:综合》上:
Rinaldi, L., Vecchi, T., Fantino, M., Merabet, L. B., & Cattaneo, Z. (2018). The ego-moving metaphor of time relies on visual experience: No representation of time along the sagittal space in the blind.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Psychology: General, 147(3), 444-450.
研究者招募了一群视觉正常的受试者和一群先天/早期失明的盲人,让他们完成这样的任务。任务分成两种条件——
协调条件:
如果听到表示过去的单词或者短语(比如「刚才」、「他写过……」),那么受试者就要通过身体往后移去按一个键;
如果听到表示未来的单词或者短语(比如「即将到来」、「他会写……」),那么受试者就要通过身体往前移去按一个键。
不协调条件:
将前面的关联倒过来——看到过去的词,要身体前移;看到未来的词,身体后移。
结果发现,对于视力正常的受试者,他们在「协调条件」下做反应比「不协调条件」快,说明他们脑子里「身前-未来/身后-过去」的关联很强。
而对于盲人受试者,他们在这两种条件下的反应速度却没有差异,这就说明盲人的脑子里这种关联很弱甚至没有。
这就可以说明,时间与前后方位上的关联之所以形成,很依赖于不断重复的视觉体验。
有意思的是,盲人拥有另外一种时间-空间关联:他们会把「左边」跟 「过去」关联,把「右边」跟「未来」关联。因为对于盲人来说,更普遍的一种空间经验是在阅读盲文(大部分盲文跟普通书写文字一样,都是从左到右书写)时,左边是已经读完、远离自己的信息,而右边是将要阅读、趋近自己的信息,所以:左=过去,右=未来。
p.s.:
本文的写作参考了Rerearch Digest上的报道:
Why do we think of the future as being in front? New clues from study of people born blind
作者: Alex Fradera
说明
- 这个“心理学新知小课”系列的文章是当年配合《魏知超:心理学新知课》相关内容而写的科普/杂谈小短文,在已关闭的平台“饭团”上发表,原文链接已不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