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记忆里有不少被有意无意中建构出来的虚假成分。对于大部分正常人来说,这种建构大多是朝增强自尊的方向进行的。
比如说,一般人能回忆起来的积极个人事件总是多于消极事件。我们无意中还会修改一些记忆细节,以支撑一个积极的主观个人形象——而这当然是一种有利于心理健康的记忆扭曲。
而在一些患有持续性焦虑(或者叫特质焦虑,trait anxiety)的人身上,这种扭曲记忆的能力却似乎出现了偏差,他们反而会选择性地回忆起更多消极的个人事件,而会损害他们的信心,加剧焦虑。
从这个角度出发,很自然地想到,如果能在这些焦虑者脑中植入更多关于自身的积极记忆,那是不是可以改善焦虑症状呢?
一项刚刚出炉的新研究探讨了这个想法的可能性,Research Digest网站报道了这项研究(见参考文献)。
怎么植入虚假的积极记忆呢?研究者想到的方法是俺们心理学里的至高黑科技——催眠。
参与实验的受试者首先被评估了焦虑水平,然后被要求回忆出三项消极的自传体记忆(关于自身经历的记忆)。
接下来,研究者设置了四种实验条件。
第一组——无催眠、有修改记忆组:受试者在研究人员的诱导下尝试把这些消极的自传体记忆建构成更积极的记忆,即:在清醒状态下植入虚假记忆。每周一次,每次针对一个记忆事件。
第二组——有催眠、有修改记忆组:受试者所做的事情与上一组一样,只不过这一组是在催眠的状态下去建构积极的虚假记忆。
第三组——有催眠、无修改组:受试者在催眠状态下听让人放松的自然音效。
第四组——无催眠、无修改组(对照组):在清醒状态下听自然音效,无催眠,也不尝试修改记忆。
做完干预后几天后以及四个月之后,所有受试者分别又被评估了焦虑水平。
结果:
第一组(清醒时修改记忆)和第四组(对照组),焦虑水平都没有变化。
第三组(只有催眠,没有修改记忆)在做完干预后几天的测试中表现出焦虑水平下降,但在四个月之后焦虑水平反而反弹到比刚开始时更高。
只有在催眠状态下修改记忆的第二组焦虑水平显著下降,并且能长期保持(四个月后的焦虑水平仍然保持在低水平),而且根据访谈的反馈,他们在主观上也感受到自己的自尊水平上升了。
事后访谈还发现,第一组(清醒时修改记忆)受试者大多可以分清真实记忆与自己建构的虚假记忆,而第二组(催眠时修改记忆)受试者难以分清建构出来的记忆的真假。
研究结果表明,通过植入积极虚假记忆改善焦虑的确有一定的可能性。当然,这只是一项初步研究,结论局限性还比较大,比如参与研究的受试者的焦虑水平并没有达到临床上被诊断为焦虑症的标准,研究结果是否能推广到真正患有焦虑症的患者身上,仍是未知数。
参考文献:
1.Nourkova, V. V., & Vasilenko, D. A. (2017). On the advantage of autobiographical memory pliability: implantation of positive self-defining memories reduces trait anxiety. Memory, 1-13.
2.Christian Jarrett. Reducing trait anxiety by implanting false positive memories.
说明
- 这个“心理学新知小课”系列的文章是当年配合《魏知超:心理学新知课》相关内容而写的科普/杂谈小短文,在已关闭的平台“饭团”上发表,原文链接已不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