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意练习主观上要突破舒适区,客观上需要有即时反馈。主观上这个看个人修行,没什麽好说的。但客观上的即时反馈,如果提供不了即时反馈,就无法进行刻意练习了。
所以可以进行刻意练习的,大多是有评价标准的技能。应试教育,可以进行刻意练习,因为有标准答案。音乐演奏、体育运动领域里也比较强调刻意练习,因为这些领域的技能不论在较低水平还是较高水平上,都可以比较方便地提供反馈。在比较低水平的训练阶段,可以用客观指标——音拉得准不准、跑得快不快来来做反馈,在高水平上,体育运动还是可以用硬指标,而高水平的音乐演奏虽然可能已经进入审美的层次,但如果有艺术造诣高的教练,仍然可以依据经验和内隐知识提供即时反馈。
而有些领域、有些状况,就没有那么“幸运”了。比如我现在创业,我的创业能力就没法刻意练习,因为没有即时反馈,每采取一个决策,每做完一步操作,其实我都都没法确定对错,很多决策都要很久以后回头反省才能判断(甚至那时还是无法判断)。
再比如,我觉得我自己的写作能力因为客观条件的限制,也没法通过刻意练习提高。虽然重看自己很久以前写的东西会感觉文笔很糟糕,这时知道自己是进步了的,但这种进步是因为非常缓慢的积累。我想,如果每写完一篇文章,都有行家在边上立马告诉我哪里应该怎么改,那我想我的进步会比现在快很多。可是,虽然身边有文笔比我好得多的朋友,但因为各种客观原因,不可能总是麻烦他们随时用即时反馈来鞭策我,所以就只好自己闷头修炼啦。
p.s.:
大家在这里的留言以及在我的《心理学新知课》里的很多留言,从刻意练习的角度来说,都是宝贵的即时反馈,所以十分感谢大家帮助我成长^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