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之前的文章里提过,有些经历创伤的人不但没有长期陷入各种情绪和心理障碍,反而经历了「创伤后成长」,他们展现出惊人的复原力,甚至会变得比遭受创伤前更加坚强。在《另一种选择》这本书里,Facebook首席运营官谢丽尔·桑德伯格总结出了创伤后成长的五种形式(五种途径):
1.发现个人的力量
尼采有一句名言:“那些杀不死我的,必使我更强大。”而卡罗来纳大学夏洛特分校的两位心理学家泰德斯基和卡尔霍恩对这句话做了细微的改动:“我比自己以为的更脆弱,却比自己想象的更坚强。”
这说的是人们普遍具有强大的复原力。
以马丁·赛里格曼为首的积极心理学从前些年开始大力推广针对普通人群的复原力训练。但它也受到一些专家的质疑,这些专家质疑的基础就在于:其实大多数经历创伤的人最后都能复原,不论是不是采取了任何“科学的”介入或者干预手段。
2.学会感恩
所谓感恩就是对生活里的各种美好(哪怕是微不足道的美好)保有一份感激之情。积极心理学家特别强调感恩,他们经常建议人们有意地表达感恩,比如每天睡觉前回想三件感恩的事情,每个星期给三个人打电话表达感恩等等。经历悲剧,并为之感恩,听起来有些讽刺。但也有证据表明,有些人通过感恩能更快地从痛苦中复原。
(当然,对于感恩的效果,学界其实也有质疑。)
3.建立更深层次的关系
桑德伯格在书里写道:“悲剧也能激励我们建立全新的、更深层次的人际关系,这就是创伤后成长的第三个方面。研究发现,战争中目睹战友惨死的士兵们在40年后,更容易获得军队同侪的友谊。经历过残酷的战争,他们更理解生命的意义,也更愿意和有同样感受的人相处。许多乳腺癌幸存者也觉得她们跟家人和朋友的关系比以往更亲密了。”
4.找到更多的人生意义
在《活出生命的意义》里,维克多·弗兰克说:“在某种程度上,痛苦在找到意义的时候就不再是痛苦。”
家庭和宗教是很多人人生意义的源泉。但实际上,工作也是。《另一种选择》的第二作者心理学家亚当·格兰特的研究发现,人们越是相信自己的工作可以帮助到他人,他们在工作中的疲惫感就越少,抑郁的现象也越少。在工作中找到意义的人,当然也更容易走出创伤的阴影。
5.发现新生活的可能性
泰德斯基和卡尔霍恩发现,经历创伤后,有些人会选择之前从未考虑过的完全不同的职业方向。一些美国人受“9·11”恐怖袭击的影响,在事业上做出了非常重要的改变——有些人加入了消防部门,有些人参了军,有些人进入了医学行业。
对悲剧的反思有时能让人心中升腾起一种使命感,在这股使命感的驱使下,我们改变自己的人生道路,发现新的可能性。
参考文献:
桑德伯格,格兰特.(2017).另一种选择. 中信出版社.
加里·斯蒂克斯. 大脑中的精神医生. 环球科学2011年4月刊.
说明
- 这个“心理学新知小课”系列的文章是当年配合《魏知超:心理学新知课》相关内容而写的科普/杂谈小短文,在已关闭的平台“饭团”上发表,原文链接已不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