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录/注册
    • 注册
    • 编辑个人信息
    • 重置密码
加入聊天群
魏知超:心理·读书·电影
  • 文字博客
  • 视频作品
  • 音频播客
  • 心理学课程/付费内容
  • 出版物
  • 直播/讲座
  • 特别参与
  • 创作方向:心理、读书、电影
    • 心理
    • 书评
    • 影评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魏知超:心理·读书·电影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Home 心理学博客

如何科学调戏弗洛伊德

2024-03-24
A A
0
为什么弗洛伊德真的不能代表心理学?

「不可证伪」的弗洛伊德

「人为什么要做梦」,这可能是所有心理学话题里被误解最广、被误解最深的一个。这当然都要拜弗洛伊德的那本《梦的解析》所赐。

我这样说,意思当然就是《梦的解析》里的观点,是不靠谱的。这不光是我个人的观点,这是所有当代研究睡眠和梦境的科学家们的共识。

睡眠科学家威廉·多姆霍夫(William Domhoff)在2000年的时候发表过一篇综述,分析了弗洛伊德之后一百年间的梦境研究成果,最后的结论是这么一句话:“没有任何理由可以相信弗洛伊德对于梦境的任何一种目的和象征主义的解读。”

翻译成大白话就是弗洛伊德对梦的解读,完全不靠谱。

但是,《梦的解析》在学术界与民间的地位,可以说是冰火两重天。直到今天,很多人对心理学发生兴趣,还是会从《梦的解析》开始入门;还是有无数人把这本书里的观点奉为至理名言。

那么既然误解那么深,我们就先拨乱,再反正。我们这一讲先来说一说《梦的解析》和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下一讲,我们再说《为什么我们要睡觉》里那些当代的梦境理论。

不过接下来我要做的,不是把《梦的解析》里的观点一条条拎出来反驳,与其说我是怼《梦的解析》,不如说是借它来聊一聊什么是科学,什么是玄学。这当然是个超级大问题,用一个学期的课程也未必能完全说清楚,但是通过我们这期节目里这一两个切入点,我想也足够大家感受到一点什么了。

我们进入正题。弗洛伊德在《梦的解析》里提出的最核心的一个理论是:梦是被压抑的欲望经过伪装之后的表达。弗洛伊德那套精神分析理论认为:人有很多本能欲望,会因为不符合各种社会规范的要求、不符合道德要求而被压抑在潜意识里。

这些欲望想要释放,又不能直接释放,所以只好伪装起来,拐弯抹角地表现出来。人做梦,其实就是这样,在梦里,那些跟社会规范和道德有关的意识会变弱,于是现实中没法满足的一些欲望就会包装一下、掩饰一下之后在梦里表达出来。

听起来好像很有道理是吧?为什么说它不靠谱呢?

其实这已经不是我在节目里第一次说弗洛伊德和他的精神分析学派不靠谱了。每次我在节目里提到这一点,都会有听众留言问我,为什么我对精神分析学派,也就是对弗洛伊德、对荣格、对武志红这些人意见那么大,是不是我有什么偏见。是不是我是另一个学派的,有私心?

对于这种疑问,我在留言里给出的大多数回复,用的是一个比较浅显一点的理由,那就是:如果你要证明你提出的一个观点正确,那你就要用数据来证明你的观点。

所有现代科学,都是这么干的。我是什么学派的呢?我没有学派啊。我只看数据。这世界上90%以上的心理学工作者都没有学派啊。只要你拿得出靠谱的数据,我们就可以被你说服。

取得数据的方法,传统的大致有两种。

第一种,「做实验」得到的数据,它是最强有力的数据。因为实验能精确控制变量,实验结果往往能明确告诉你,是a这个变量的变化导致b这个变量变化,这种数据,特别能说明问题。

第二种,稍微弱一点的,通过大规模调查得到的数据,如果调查范围足够大,取的样本覆盖面足够广,那也比较靠谱。

除了这两种传统的,现在又有了大数据技术,于是有了第三种数据,那就是「全数据」。比如阿里巴巴想研究淘宝上的购物习惯,那就不用做实验也不用抽样,它可以把整个淘宝的数据库直接拿出来分析。

而弗洛伊德、荣格、武志红的那些东西,都是从概念到概念、从理论到理论的迷宫,最多有几个零星的案例,但唯独没有系统的数据。

把一套理论说圆,空对空,其实是很容易的。用几个零星的案例、而不是系统的数据来论证它们,也很容易。但这些都不靠谱。

比如,武志红老师用一些案例来论证出中国是个巨婴国,但其实你尽管去找,相似的案例在美国都能找到啊,用同样的一套逻辑完全可以推出美国才是一个巨婴国啊!

同样,在《梦的解析》里,也只有零散的案例,完全没有系统的数据。唉?那你一定会往下问,弗洛伊德毕竟是一百年前的人嘛,那时候实验、调查、大数据这些手段还没发展起来,那后人总可以用数据来论证梦到底是不是「欲望经过伪装之后的表达」吧?

很遗憾,不可以。

为什么呢?

因为弗洛伊德的大部分理论是「不可证伪」的。也就是无论你拿出什么证据,都只能证明它是对的。我再重复一遍这句话:不是说你拿不出证明它错的证据,而是无论你拿出什么证据,都只能证明它是对的。

这才是弗洛伊德的那些理论不靠谱的深层原因、真正的原因。

比如,弗洛伊德经常说,「性」是最最常见的一种被压抑的欲望。你在路上看见一个漂亮姑娘就想干点什么,但是法律和道德都不允许你这么干,于是性欲就被压抑了,所以性欲就经常会经过伪装之后在梦境中出现。

比如,弗洛伊德说,性压抑的女性会梦见各种长条形的东西,什么枪啊、摩天大楼啊、棍子啊,这些东西就都是性欲的伪装,因为它们其实就是男性生殖器嘛。

那如果我们觉得这个说法不太靠谱,有没有办法证明它是错的呢?对不起,在弗洛伊德那里,不能!

比如说,你调查了一百个性压抑女性的梦境,结果压根没有发现她们的梦境里出现过多少长条形物体。

你拿着这个数据穿越回1900年的维也纳给弗洛伊德看,你得意洋洋地说:“你看,你的理论不靠谱吧?”

弗洛伊德会怎么回应你呢?

他肯定会像在《梦的解析》这本书里做的那样,一个梦一个梦分析给你看,他说: “这个梦里虽然没有长条形物体,但是在梦里,她跟一个男人说过一个单词,这个单词其实就是男性生殖器的谐音。这些欲望被压抑得太深了,你还找得不够仔细,像我这样仔细分析,就找得到了。

年轻人, too young too simple。

梦里哪些东西算是某个欲望的伪装,其实是弗洛伊德说了算的。你无论拿什么梦境给弗洛伊德,他都能用来证明他自己那套东西是对的。

《梦的解析》里有无数这样的例子,弗洛伊德经常信誓旦旦地咬定梦里一个谐音词、一个什么形状的物体、一个含义模糊的手势就是性欲的伪装。你能反驳他吗?反驳不了的。他说是就是,不是也是。

科学家其实不是没有尝试过去证明梦到底是不是用来表达伪装的欲望的。我刚才说的这个段子,其实就不是完全瞎编的。

有一位科学家真的找来过一群男性受试者,让他们禁欲两周,不准手淫,也不准有性生活,然后记录他们的梦境,结果发现他们梦境里与「性」有关的主题并没有比那些没禁欲的对照组更多。

照理说,这个证据已经可以反驳弗洛伊德的观点咯。

但实际上,把这个证据拿给那些弗洛伊德的信徒看,又有什么用呢?他们随手就能从那些禁欲的梦里找出一大堆「性暗示」的东西。

弗洛伊德关于梦的观点,以及他的其他绝大多数观点,都没法用数据来证伪、不存在被数据否定的可能性——这种理论,不是科学,是玄学。

你爱你母亲吗?

嗯,我爱。

好,那你有恋母情节。

你爱你母亲吗?

不,我恨她。

哦,那你在压抑你的本性,说明你潜意识里爱着你母亲,你有恋母情节。

——你看,玄学最有趣的一点,就是它是自洽的,相互矛盾的数据都证明同一个观点正确。正是因为这样,它们才显得特别有魅力。

弗洛伊德的理论那么受人欢迎,一部分原因就在这里——因为他的理论看上去已经解释了一切。人性的所有角落,仿佛都已经被弗洛伊德看透了。《梦的解析》写完的那一刻,心理学就已经到头了,就已经终结了。

这种玄学,看上去无限美好,是吧?但是,它有一个巨大的、黑洞一样的破绽,那就是它——没,有,用啊。

什么叫「没有用」呢?

大家想一想啊,如果无论拿什么数据来都能导出同一个理论,那也就意味着这个理论对数据根本就没有分辨力啊。

而这里,其实就隐含着揭穿玄学不靠谱真面目的一种武器。

  

破解玄学的通用武器

下面我就来传授给你这个破解所有玄学的通用武器。

我们还是拿刚才用过的那个例子来说。这一回,我们找到一百个性压抑的女性,再找来与她们各种条件都匹配、但是在性上挺满足的女性。我们把这二百个人一段时间以内的梦境都记录下来。

然后,接下来的步骤有两种变化。

品酒师调戏法

第一种,我把它叫做「品酒师调戏法」。

有人曾经做过实验,把99美元一瓶的红酒和9美元一瓶的红酒上的标签对调,然后拿给品酒师品尝,结果这些品酒师会把写着99美元但实际上只值9美元的红酒给夸到天上去。

我们借鉴这种方法,把那两组女性的标签调换一下,把性压抑的这一组梦境放到一个写着“性满足”的文件夹里,把性满足的那一组梦境放到写着“性压抑”的文件夹里。

然后拿给精神分析师看,请他们分别分析这两组梦境差别在哪里。我相信精神分析师十有八九会从那组写着“性压抑”的梦境里分析出更多的性象征。

这个方法同样不是我随口瞎编的。真的有人这么干过。

精神分析师现在普遍都认为自己可以通过梦境揭开那些被压抑的记忆,这些记忆往往与童年时期遭受过的灾难性事件有关。

于是,有一组科学家就想试试这种说法有多靠谱,他们首先找来100多名受试者,调查他们小时候有没有过在公共场所迷路或被父母抛弃的经历。这两种是精神分析师们经常从梦里解读出来的童年经历。

然后,研究者耍了个小花招,他们特意把那些从来没有过这种童年创伤经历的受试者挑出来,让他们去参加一个精神分析师举办的“梦的解析”大会。在这个大会上,这些受试者跟分析师们说了自己的梦境。

结果,无论受试者的梦境内容是什么,精神分析师都说他们的梦境里暗示压抑了一段童年艰苦岁月的记忆,比如他们曾经在公共场合迷路,或被自己的父母抛弃。

这些精神分析师,等于是被直接打脸了。

乐器鉴赏家调戏法

我们再来看第二种变化,叫做「乐器鉴赏家调戏法」。

曾经有很多对乐器很有研究的鉴赏家信誓旦旦地说,有一些古代流传下来的手工制作的那种小提琴,音质之美好,是任何现代科技打造的小提琴都无法比拟的。

结果,有人做了个实验,把这些乐器鉴赏家们的眼睛蒙上,让他们听这两种小提琴拉出来的曲子,结果他们听着觉得音质更好的,偏偏就是那些现代科技打造的小提琴。

如果把这个「盲听」的方法借鉴过来呢,我们就可以把那两百位女性的梦境打乱、洗牌之后混在一起,然后拿给精神分析师看。我们告诉他:「这两百个案例里,有一半是性压抑女性做的梦,另一半是性满足女性做的梦,请你根据这些梦境,把她们区分出来。」

我估计,结果也不会好到哪里去。

「品酒师调戏法」和「乐器鉴赏家调戏法」这两种武器,本质上一个是误导法,一个是盲测法,我们就说完了。如果一个理论实际上是玄学,里面充斥着各种强行解释,那么它们必然会在这两种调戏面前露馅的。

关于玄学的思辨,我们就说到这里。今天的内容,其实是有点深度的。大家听完后,有任何感想和疑惑,都可以留言告诉我。

篇幅所限,今天这一讲,我把重点放在批玄学上,没怎么正面说与玄学相对的科学。这一部分,其实在咱们节目里的两期节目叫「心理学教会我的思维方法」,大家可以去找来听,那两期节目,其实就是正面讲科学到底是什么。

这期节目就到这里,如果大家想听当代的科学版本的「梦的解析」,可以去听我那个付费节目「魏知超:心理学新知课」,祝你今晚做个好梦。我们下期再见!

 


 

文中提及的“弗洛伊德释梦理论不靠谱”的综述:

Domhoff, G.W. (2000). ‘Moving Dream Theory Beyond Freud and Jung’. Paper presented to thesymposium Beyond Freud and Jung?, Graduate Theological Union, Berkeley, CA, 23September 2000.

文中提及的“调戏”精神分析师的研究:

Mazzoni, G.A., Lombardo, P., Malvagia, S., & Loftus, E. F. (1999). Dreaminterpretation and false beliefs. Professional Psychology: Research andPractice, 30(1), 45.

 

Tags: 音频节目:心理朋克
ShareShareTweetShare
Previous Post

2017年度「剩点」

Next Post

买体验还是实物更值?如何避免消费后悔?|心理朋克 No.032

Related Posts

书评博客

《具身认知》万字解读丨非凡精读馆 15

by 魏知超
2025-02-04
文字博客

我的2024影视、图书盘点(没几个字)

by 魏知超
2025-01-01
书评博客

《苦难的意义》万字解读丨非凡精读馆 14

by 魏知超
2024-12-19
书评博客

《情绪》万字解读丨非凡精读馆 13

by 魏知超
2024-11-28
心理学博客

【意志力的经济学解释】意志力不够用?因为“机会成本”太高了!

by 魏知超
2024-12-06
心理学博客

恋足的脑科学:为什么那么多人迷恋异性的脚?丨阉割恐惧?No;神经串扰?Yes!

by 魏知超
2024-12-06
Next Post

买体验还是实物更值?如何避免消费后悔?|心理朋克 No.032

心理学界邪神——史蒂芬·平克 |心理朋克 No.033

从《湮灭》看什么是最深刻的恐惧 |心理朋克 No.034

发表回复 取消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最受欢迎

  • 恋足的脑科学:为什么那么多人迷恋异性的脚?丨阉割恐惧?No;神经串扰?Yes!

    0 shares
    Share 0 Tweet 0
  • 《穆赫兰道》剧情全解析

    0 shares
    Share 0 Tweet 0
  • 我写过的美剧《迷失》(LOST)剧情解析文章索引

    0 shares
    Share 0 Tweet 0
  • 良性自虐:为什么会有人喜欢恐怖、重口、猎奇向的影视剧?

    0 shares
    Share 0 Tweet 0
  • 复仇者的《花样年华》

    0 shares
    Share 0 Tweet 0

近期更新

《具身认知》万字解读丨非凡精读馆 15

2025-02-04

我的2024影视、图书盘点(没几个字)

2025-01-01

《苦难的意义》万字解读丨非凡精读馆 14

2024-12-19

《情绪》万字解读丨非凡精读馆 13

2024-11-28

【意志力的经济学解释】意志力不够用?因为“机会成本”太高了!

2024-12-06

恋足的脑科学:为什么那么多人迷恋异性的脚?丨阉割恐惧?No;神经串扰?Yes!

2024-12-06

标签

剧情解析 大卫·林奇 徐克 心理学新知小课·心理学新知 心理学新知小课·毒物推荐 心理学新知小课·进击的三观 意识之谜 王家卫 美剧《迷失》 诺兰 进击的巨人 非凡精读馆·心理学图书解读 音频节目:心理朋克 项目简介

更新日历

  • 2025 年 2 月
  • 2024 年 12 月
  • 2024 年 11 月
  • 2024 年 10 月
  • 2024 年 5 月
  • 2024 年 4 月
  • 2024 年 3 月
  • 2024 年 2 月
  • 2024 年 1 月
  • 2023 年 11 月
  • 2023 年 10 月
  • 2023 年 9 月
  • 2023 年 8 月
  • 2023 年 7 月
  • 2023 年 6 月
  • 文字博客
  • 视频作品
  • 音频播客
  • 心理学课程/付费内容
  • 出版物
  • 直播/讲座
  • 特别参与
  • 创作方向:心理、读书、电影

© 2023 weizhichao.info

Welcome Back!

Login to your account below

Forgotten Password? Sign Up

Create New Account!

Fill the forms below to register

All fields are required. Log In

Retrieve your password

Please enter your username or email address to reset your password.

Log In

Add New Playlist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 文字博客
  • 视频作品
  • 音频播客
  • 心理学课程/付费内容
  • 出版物
  • 直播/讲座
  • 特别参与
  • 创作方向:心理、读书、电影
    • 心理
    • 书评
    • 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