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录/注册
    • 注册
    • 编辑个人信息
    • 重置密码
加入聊天群
魏知超:心理·读书·电影
  • 文字博客
  • 视频作品
  • 音频播客
  • 心理学课程/付费内容
  • 出版物
  • 直播/讲座
  • 特别参与
  • 创作方向:心理、读书、电影
    • 心理
    • 书评
    • 影评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魏知超:心理·读书·电影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Home 影评博客

我秃了,也变坏了:为什么电影里的秃子都是坏人?

62 Views
2024-11-18
0
Share
WeChat Twitter Telegram

    如果要盲猜一个电影角色是好人还是坏蛋,那你会怎么猜?

    只要看ta有没有皮肤病就可以了。没有皮肤病的,是好人,有皮肤病的,是坏蛋。这么猜,基本不会错。

    美国电影协会(AFI)曾在2003年的时候评选出了100个影史最伟大的银幕角色,包括50位英雄(heroes)和50名恶棍(Villains)。很多我们很熟悉的经典角色都榜上有名,比如英雄榜里有詹姆斯· 邦德、超人、《异形》女主角艾伦·雷普利,恶棍榜里有《惊魂记》里的变态杀手诺曼·贝兹、《飞越疯人院》里的护士长、《异形》里的异形等等。

    在这个榜单发布了十几年后,美国得克萨斯大学的几位医学家不知怎么突然对它产生了兴趣。他们煞有介事地分析一番榜单里各个角色的皮肤状况,结果他们发现:在上榜的角色里,恶棍们有皮肤病的概率要明显高于那些英雄。

    榜单上的那些英雄们大多皮肤光滑、肤色健康,而恶棍们的皮肤状况就一言难尽了。比如榜单上大恶人白雪公主的后妈皇后,她眼眶周围明显有肿胀,而且有色素沉着,她还有肥大性酒糟鼻,

    鼻头上还长了长疣,她还有牙列不良等等一堆皮肤科疾病。再比如黑武士达斯·维德,他揭开面具后露出的那张脸简直就是集齐了所有脸部皮肤病的一具皮肤医学教学标本。

    但在这篇论文里列举的一系列皮肤病里,最让我感兴趣的还是脱发问题(脱发也属于广义上的皮肤病,所以这篇论文里也谈到了这些经典角色的脱发问题)。


    十秃九坏

    在AFI的这个榜单里,前十大英雄的头顶全都毛发浓密,从《杀死一只知更鸟》里的阿提克斯·芬奇、到《夺宝奇兵》里的印第安纳·琼斯,再到阿拉伯的劳伦斯,他们头顶的毛发密度都相当可观。

    而前十大恶棍里却有三个秃子,分别是《沉默的羔羊》里爱吃人脑的汉尼拔博士、《生活真美好》里贪婪的资本家波特先生(这两位是半秃)以及《星球大战:帝国反击战》里的黑武士达斯·维德(这位是全秃)。

    在榜单之外,我们稍微回想一下也会发现,影视剧里让人印象深刻的秃头角色也大都集中在反派里。在《无敌浩克》里,绿巨人浩克一头秀发,而他的对手“憎恶”则是个光头妖怪。在《蝙蝠侠大战超人》里,蝙蝠侠、超人、神奇女侠这三个有头发的联手暴打一个没头发的(毁灭日),最后还把那个本来有头发的坏蛋给剃成了光头(卢瑟)。

    其实,坏蛋们“头上发光”这个传统可以说是源远流长,一直可以追溯到无声电影时代。从电影诞生起,坏蛋“头上发光”这个现象就已经存在了。比如在1921年开吸血鬼电影先河的默片《诺斯费拉图》里,吸血鬼诺斯费拉图伯爵就是个面目可憎的光头佬(今天银幕上各种花式美男吸血鬼真是把这光荣传统辜负了个底朝天)。

    虽然吸血鬼变美了,但是坏蛋头上发光这个传统到时从那时起就一直延续到今天。

    从《哈利·波特》里的伏地魔到《复仇者联盟》里的灭霸,从《爆裂鼓手》里的魔鬼导师弗莱彻到《隐秘的角落》里的张东升,影视剧里可说是“十秃九坏”。

    我想,影视剧的编导们之所以普遍这样安排,肯定是发现“十秃九坏”迎合了观众的某些心理预期。也就是说,大部分观众可能是认可秃头的人显得更坏这种印象的。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秃头角色看起来更坏呢?

    那几位医学家的那篇论文里并没有分析这一点。我推测,观众之所以认可“十秃九坏”,大概出自一旧一新两个理由。

    “十秃九坏”的古老理由:老男人不讨喜

    第一个理由很简单直接,那就是“秃头”等于“老男人”。而老男人是电影里最天然的反派。

    在现实中,最容易秃头的是中老年男性,秃头可以说就是老男人的象征与标志,而银幕上的秃头坏蛋当然也都是男性角色。绝大多数商业电影的主要受众都是年轻人,故事里的正面角色也大都是年轻人。而年轻人对抗手握权势、高高在上的年长者本来就是人类社会中最古老的命题之一,所以它自然也是电影故事里最天经地义的一种正邪对立。

    所以呢,我推测,秃头反派很能契合年轻观众对老男人的反叛心理,这大概就是“十秃九坏”的第一个理由。

    反过来,如果一个年长角色是正面人物,那么想要让这个角色变得讨喜,编导最好是让这个老男人的头发变多一点。

    很多电影里都有所谓的“导师”角色,也就是一个帮助主人公成长的有智慧的老头子。几乎无一例外,“导师”都是一头浓密白发的老爷爷,《指环王》里的甘道夫、《星球大战》里的欧比旺、《哈利波特》里的邓布利多都是这种形象。你能想象邓布利多变成秃子吗?

    其实也是可以想象的,那不就是《x战警》里的x教授吗?

    X教授是电影里罕见的光头导师。但有意思的是,《X战警》里的很多故事其实都是因为他这个导师当得不够好才搞出来的,比如《X战警2》里史崔克将军的儿子、《X战警3》里的黑凤凰,他们都是教授的不肖弟子。X教授这个导师可以说当得相当失败。

    看来,导师的业务能力可能与发量成正比。

    “十秃九坏”的新鲜理由:雄性激素过剩迷思

    人们之所以认可“十秃九坏”,可能还有一个更新鲜一点儿的理由,它跟一个广为流传的科学迷思有关,那就是:谢顶是因为雄性激素分泌过于旺盛导致的。

    中老年男性的脱发问题的确跟一种雄性激素有关。雄性激素睾酮的代谢物双氢睾酮(Dihydrotestosterone,DHT)能阻止毛囊生长,这就是中老年男性谢顶最主要的原因。那我们如果不求甚解的话,很容易从这个结论倒推出:谢顶就是因为雄性激素睾酮分泌过剩。而人们又模模糊糊地知道,雄性激素分泌过剩的男人有两个特点:一、很好色,二、攻击性很强。

    老男人本就不容易讨喜,再叠加上“雄性激素过剩”附带的这些糟糕印象,就成了“攻击性很强的老色痞”,那不就是妥妥的邪恶反派形象吗?秃头老色痞,你大概跟我想起同一个了——一些不可描述的影片里的徐锦江老师。

    但事实上,“谢顶是因为雄性激素过剩”这种观点完全就是大众的曲解。谢顶的男人体内的睾酮水平其实并不比其他男人高,他们体内只是双氢睾酮的受体比其他人多。说人话就是,他们之所以谢顶,只不过是因为他们的毛囊对双氢睾酮更敏感而已。谢顶的男人只是碰巧有双氢睾酮敏感体质,谢顶与他们的性癖好或者性格根本没有直接联系。

    所以,秃男们其实是“秃顶=性欲与攻击力强”这个错误印象的受害者。这个错误印象可能也就是银幕上“十秃头九坏”的第二个原因。

    我秃了,也变强了

    不过,其实也有一些电影角色对这个错误印象是免疫的。在那些本来就强调男人的攻击性、本来就凸显雄性荷尔蒙的动作片里,男主如果是个秃子的话就一下子变得没那么难以接受了。相反,秃头动作男星可能反而利用了这种错误印象,用秃头来强化自己勇武有力的形象。

    这大概就是在动作片明星里秃男扎堆的原因了。杰森·斯坦森、巨石强森、范·迪塞尔、布鲁斯·威利斯,银幕上最能打的有一大半都是秃子。

    琦玉老师那句“我秃了,也变强了”真乃至理也。

    关于“十秃九坏”,这个话题我们就先扯到这里。刚才的内容里涉及的科学知识和文献的信息,我都放在视频下方的文字描述里了,方便想进一步了解的朋友查阅。我是立志用心理学蹭遍整个世界的魏知超。我们下期再见。

    参考资料

    • AFI影史100位英雄和恶棍榜单

      参见维基百科词条“AFI’s 100 Years…100 Heroes & Villains”。

      有趣的是,有一个角色同时登上了英雄榜与恶棍榜,那就是施瓦辛格扮演的终结者T-800(当然,严格来说《终结者1》里的坏T-800和《终结者2》里的好T-800是两个角色)。

    • “坏人多有皮肤病”的研究

      Croley, J. A., Reese, V., & Wagner, R. F. (2017). Dermatologic features of classic movie villains: The face of evil. Jama Dermatology, 153(6), 559-564.

    • 谢顶问题

      关于男性脱发问题的更多科学细节和历史八卦,可以参阅袁越《生命八卦 : 行走在人体迷宫》中的“谢顶问题”一节。

    Source: 【魏知超】我秃了,也变坏了:为什么电影里的秃子都是坏人?【电影丨心理】
    Category: 影评博客 影评视频 心理学博客 心理学视频 文字博客 视频作品
    ShareShareTweetShare
    Previous Post

    《穆赫兰道》剧情全解析

    Next Post

    复仇者的《花样年华》

    Related Posts

    书评博客

    《具身认知》万字解读丨非凡精读馆 15

    by 魏知超
    2025-02-04
    文字博客

    我的2024影视、图书盘点(没几个字)

    by 魏知超
    2025-01-01
    书评博客

    《苦难的意义》万字解读丨非凡精读馆 14

    by 魏知超
    2024-12-19
    书评博客

    《情绪》万字解读丨非凡精读馆 13

    by 魏知超
    2024-11-28
    心理学博客

    【意志力的经济学解释】意志力不够用?因为“机会成本”太高了!

    by 魏知超
    2024-12-06
    心理学博客

    恋足的脑科学:为什么那么多人迷恋异性的脚?丨阉割恐惧?No;神经串扰?Yes!

    by 魏知超
    2024-12-06
    Next Post
    花样年华

    复仇者的《花样年华》

    发表回复 取消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最受欢迎

    • 恋足的脑科学:为什么那么多人迷恋异性的脚?丨阉割恐惧?No;神经串扰?Yes!

      0 shares
      Share 0 Tweet 0
    • 《穆赫兰道》剧情全解析

      0 shares
      Share 0 Tweet 0
    • 我写过的美剧《迷失》(LOST)剧情解析文章索引

      0 shares
      Share 0 Tweet 0
    • 良性自虐:为什么会有人喜欢恐怖、重口、猎奇向的影视剧?

      0 shares
      Share 0 Tweet 0
    • 复仇者的《花样年华》

      0 shares
      Share 0 Tweet 0

    近期更新

    《具身认知》万字解读丨非凡精读馆 15

    2025-02-04

    我的2024影视、图书盘点(没几个字)

    2025-01-01

    《苦难的意义》万字解读丨非凡精读馆 14

    2024-12-19

    《情绪》万字解读丨非凡精读馆 13

    2024-11-28

    【意志力的经济学解释】意志力不够用?因为“机会成本”太高了!

    2024-12-06

    恋足的脑科学:为什么那么多人迷恋异性的脚?丨阉割恐惧?No;神经串扰?Yes!

    2024-12-06

    标签

    剧情解析 大卫·林奇 徐克 心理学新知小课·心理学新知 心理学新知小课·毒物推荐 心理学新知小课·进击的三观 意识之谜 王家卫 美剧《迷失》 诺兰 进击的巨人 非凡精读馆·心理学图书解读 音频节目:心理朋克 项目简介

    更新日历

    • 2025 年 2 月
    • 2024 年 12 月
    • 2024 年 11 月
    • 2024 年 10 月
    • 2024 年 5 月
    • 2024 年 4 月
    • 2024 年 3 月
    • 2024 年 2 月
    • 2024 年 1 月
    • 2023 年 11 月
    • 2023 年 10 月
    • 2023 年 9 月
    • 2023 年 8 月
    • 2023 年 7 月
    • 2023 年 6 月
    • 文字博客
    • 视频作品
    • 音频播客
    • 心理学课程/付费内容
    • 出版物
    • 直播/讲座
    • 特别参与
    • 创作方向:心理、读书、电影

    © 2023 weizhichao.info

    Welcome Back!

    Login to your account below

    Forgotten Password? Sign Up

    Create New Account!

    Fill the forms below to register

    All fields are required. Log In

    Retrieve your password

    Please enter your username or email address to reset your password.

    Log In

    Add New Playlist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 文字博客
    • 视频作品
    • 音频播客
    • 心理学课程/付费内容
    • 出版物
    • 直播/讲座
    • 特别参与
    • 创作方向:心理、读书、电影
      • 心理
      • 书评
      • 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