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借“九点问题”来思考一下如何跳出固有的思维框架解决问题。
所谓“九点问题”,就是要用四条连续的直线将九个点连接起来。“连续的直线”是指画线时笔不能离开纸面,一气呵成地用四条线把九个点连起来(见下图)。
“九点问题”的解法见下图。
对大部分第一次接触“九点问题”的人来说,要找到正确解法相当不容易。这是因为当我们观察图1中的九个点时,会不由自主地把九个点围成的正方形视作“边框”,而接下来我们会不由自主地在这个“边框”内寻找解题方案。
但“九点问题”的正确解法恰恰是要跳出“边框”才可以找到的。
那有没有办法降低“九点问题”的难度呢?
有。方法就是给解题者一些“跳出边框”的提示。
比如下图。在九个点之外另外放上两个点。
或者如下图。在九个点之外画一个大方框。
这两种操作都会提示解题者,九点围起来的正方形并不是天经地义的边框。事实上,一旦有这两种提示,解题难度就大大降低了。
这给我们的启发是,解决困难问题时,不妨问自己一个问题:“在我心中,这个问题的‘边框’在哪里?”回答完这个问题之后,再问自己:“这个‘边框’是天经地义的吗?有没有可能走到这个边框之外?”创造性的解题方案,往往来自这种跳出边框后的思考。
参考文献:
Mlodinow, L. (2018). Elastic: Flexible Thinking in a Time of Change. Panthe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