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录/注册
    • 注册
    • 编辑个人信息
    • 重置密码
加入聊天群
魏知超:心理·读书·电影
  • 文字博客
  • 视频作品
  • 音频播客
  • 心理学课程/付费内容
  • 出版物
  • 直播/讲座
  • 特别参与
  • 创作方向:心理、读书、电影
    • 心理
    • 书评
    • 影评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魏知超:心理·读书·电影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Home 书评博客

来,测下你的变态杀手潜质!低静息心率与暴力犯罪丨《暴力解剖》精华解读

0 Views
2024-11-27
0
Share
WeChat Twitter Telegram

    这期节目,我们来介绍一个生理指标——静息心率。这个生理指标一定程度上可以预测你会不会成为一个罪犯。

    我在知乎上看到这样一个问题:“在犯罪学上,具有什么特征的人更容易犯罪?”这个问题非常敏感,它问的其实是:罪犯有没有可能是天生的?会不会有些人只是因为天生就具有一些生理上、心理上跟常人不太一样的特征,他就更有可能犯罪呢?

    这样的因素其实还真的是存在的。其中有一个非常典型的,就是低静息心率。静息心率,就是在不运动的时候,在日常状态下的心跳频率。那低静息心率就是日常状态下心跳特别慢。已经有不少证据发现,很多暴力罪犯都有静息心率偏低这样的生理特征。剑桥大学犯罪学家大卫·法林顿(David Farrington)做过一项研究,分析了好几十个可能与暴力行为有关的生理和心理因素,最后发现对暴力行为最强的预测指标就是低静息心率。在这个研究之前,科学家发现过的最强的暴力行为预测指标,是“父母犯罪”,也就是父母如果有暴力犯罪的记录,那么孩子未来暴力行为也会更频繁。但低静息心率对暴力行为的预测能力比“父母犯罪”这个因素还要更强。

    那么心率多低才算低静息心率呢?我下面给你一个参考数据,你可以照着它自己评估一下算不算是低静息心率。

    静息心率这个指标会随着年龄增长发生变化,男女之间也有差别。我帮大家找到了一个最全面的统计数据,这是由美国卫生与公众服务部(US DEPARTMENT OF HEALTH AND HUMAN SERVICES)采集了4万多个样本统计之后得到的数据。

    现在大家看到的这张图是男性的静息心率随着年龄的变化。

    横坐标是年龄,纵坐标是脉搏,也就是每分钟的心跳次数,图上那条实线,是脉搏的中位数,也就是有一半人心跳得比这条线快,一半人比它慢。然后中位数上下50%的人的脉搏都处在图中深紫色的那个区域里。另外呢,有90%的人,脉搏都落在浅紫色区域里。

    刚才这张图是男性,现在这张图,是女性的静息心率数据。大体来说,女性的心跳是要比男性更快一点的。这是因为女性的心脏体积平均来说更小,每次收缩泵出的血量比男性少一点,所以要用更快一点的心跳频率来补足供血量。

    那么有了这两张图,你现在就可以测量一下自己的静息心率,看看大概处在人群的哪个范围了。

    测量静息心率的方法是坐下来,休息4分钟,然后拿个秒表测量每分钟脉搏次数,如果你有智能手环之类的设备,也可以用设备来测,不过好像都不太准,还不如按着手腕数数。

    大致来说,如果你的心跳速度落在了浅紫色区域的下方,也就是比95%的人心跳都更慢,那你应该就算是静息心率相当低的人了。不过如果你是一个专业运动员,那另当别论。训练有素的运动员静息心率普遍偏低。

    我自己的静息心率是每分钟心跳65次,我现在41岁,落在了图上深紫色的区域里,可以说是非常主流。我一直觉得自己很重口,有点嗜血,但看来我并没有成为暴力罪犯的潜质。

    不过这里有一点要特别说明,并不是所有类型的暴力罪犯都有“低静息心率”这个特点,只有那种“冷血型”的暴力罪犯心跳才特别慢。

    笼统地来讲,暴力犯罪大致有两种典型:一种是“热血型”的,一时兴起,冲动犯罪,这种罪犯的大脑通常都有控制机能方面的问题,这些人就是一冲动起来就控制不了自己,他们的犯罪过程是缺乏计划的,是激情行为。

    而另一种暴力犯罪正好相反,是“冷血型”的,罪犯头脑冷静,能周密规划犯罪细节、精心挑选受害者,冷静地实施犯罪。很多连环杀手都属于这种冷血型暴力罪犯。我们都说连环杀手很变态,听着好像是他们很难控制自己的行为,但实际上,连环杀手变态的是欲望,但他们杀人的手段和计划是非常缜密、非常冷静的。心跳通常很慢的,是这种冷血型的暴力罪犯。严格来说呢,我的体质是没有成为冷血变态杀手的潜质。

    神经犯罪学之父阿德里安·雷恩(Adrian Raine)做过一项分析,汇总五千多名儿童的数据,结果发现,与低静息心率最密切相关的,是儿童的反社会行为。反社会行为简单来讲就是那种不把别人当人看的行为,故意伤害啦,虐待啦,乃至于抢劫放火杀人。刚才说的冷血型暴力罪犯在反社会行为的测量里得分往往都很高,他们就是最极端的反社会者。

    所以,低静息心率其实与反社会倾向、与冷血型的暴力犯罪之间有明显的相关。

    但这是为什么?为什么有些低心率的人更有可能表现出反社会行为?

    阿德里安·雷恩在《暴力解剖》这本书里归纳了三种观点。

    无畏理论

    第一种观点是“无畏理论”(fearlessness theory)。低静息心率的人是很不容易紧张焦虑,很不容易感到恐惧的。有一种研究是把受试者放在一个非常紧张的环境里,比如跟陌生人会面,或者是在短时间内做出数学题。结果就发现,那些低静息心率的人在这种情况下表现得更加无所畏惧,无论气氛多紧张,他们都不慌不忙的,而那些静息心率高的人在这种场合就表现得很慌张。看来“心慌”这个词,真的可以按照表面意思来理解。

    我们刚才说过,那种反社会的“冷血型”暴力犯罪需要很冷静的、无所畏惧的心态去实行他们的犯罪计划的。这种无所畏惧的心态可能就是由低静息心率来支撑的。

    这就是“无畏理论”。

    共情理论

    第二种观点是“共情理论”。有实验发现,低静息心率的儿童的共情能力比其他儿童更差。缺乏共情能力,就意味着他们很难设身处地地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更难想象那种被欺凌、被殴打的感觉。所以这些孩子也就更有可能表现出反社会行为:”我不把你当人,因为我感受不到你是一个人“。

    这就是“共情理论”。

    寻求刺激理论

    第三种观点是“寻求刺激理论”(Stimulation-seeking theory)。这种观点认为,低心率是一种兴奋度不够的状态,一个人长期处于这种状态会非常不愉快,所以低静息心率者会比一般人更爱寻求刺激,只有在那些高度刺激的活动里,他们的兴奋程度才会达到一个感觉愉快的水平。

    所以在“寻求刺激理论”看来,一个低心率的变态杀手之所以会很“冷血”地谋划犯罪,恰是为了体验实施犯罪那一刻的“热血”。

    这就是“寻求刺激理论”。

    所以呢,低心率的人更有可能表现出反社会行为,有可能是因为他们不害怕,或者是不能共情,或者是追求刺激,也有可能这三方面的原因都有。

    这里最后还要强调一点,影响犯罪的因素非常多,非常复杂,低静息心率只是在统计上与一个人未来的暴力行为有相关性,但绝不是说低静息心率必然会导致犯罪。这一点大家一定要清楚。

    其实与犯罪行为相关的心理特征、生理特征是一个非常庞大的话题,仅仅阿德里安·雷恩的《暴力解剖》这一本书就讨论过不下几十种罪犯的心理、生理特征。我们以后有机会会把这本书里更多有趣的细节分享给大家。

    好,关于“静息心率与暴力犯罪”,我们就说到这里。最近我刚出版上市了一本新书《24帧心理密码:电影中的心理学》。王家卫、李安、诺兰、宫崎骏、陈凯歌这些大导演内心有什么秘密?经典电影情节里有什么心理密码?科幻片、恐怖片、武侠片里的各种设定有什么心理学内涵?如果你喜欢看电影,喜欢琢磨心理学问题,那这本书可能会为你带去一些新鲜有趣的观点。你可以点击屏幕下方的链接,了解一下《24帧心理密码》这本书,感谢你的理解和支持。如果你喜欢我的节目,也请你关注、点赞、收藏、评论,这对我非常重要。我是魏知超,我们下期节目再见。

    Category: 书评博客 书评视频 心理学博客 心理学视频 文字博客 视频作品
    ShareShareTweetShare
    Previous Post

    《24帧心理密码:电影中的心理学》:暗藏于电影中的心理密语丨献给爱电影的你

    Next Post

    为什么同一本书,看不进去,却能听进去?

    Related Posts

    书评博客

    《具身认知》万字解读丨非凡精读馆 15

    by 魏知超
    2025-02-04
    文字博客

    我的2024影视、图书盘点(没几个字)

    by 魏知超
    2025-01-01
    书评博客

    《苦难的意义》万字解读丨非凡精读馆 14

    by 魏知超
    2024-12-19
    书评博客

    《情绪》万字解读丨非凡精读馆 13

    by 魏知超
    2024-11-28
    心理学博客

    【意志力的经济学解释】意志力不够用?因为“机会成本”太高了!

    by 魏知超
    2024-12-06
    心理学博客

    恋足的脑科学:为什么那么多人迷恋异性的脚?丨阉割恐惧?No;神经串扰?Yes!

    by 魏知超
    2024-12-06
    Next Post

    为什么同一本书,看不进去,却能听进去?

    发表回复 取消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最受欢迎

    • 恋足的脑科学:为什么那么多人迷恋异性的脚?丨阉割恐惧?No;神经串扰?Yes!

      0 shares
      Share 0 Tweet 0
    • 《穆赫兰道》剧情全解析

      0 shares
      Share 0 Tweet 0
    • 我写过的美剧《迷失》(LOST)剧情解析文章索引

      0 shares
      Share 0 Tweet 0
    • 良性自虐:为什么会有人喜欢恐怖、重口、猎奇向的影视剧?

      0 shares
      Share 0 Tweet 0
    • 复仇者的《花样年华》

      0 shares
      Share 0 Tweet 0

    近期更新

    《具身认知》万字解读丨非凡精读馆 15

    2025-02-04

    我的2024影视、图书盘点(没几个字)

    2025-01-01

    《苦难的意义》万字解读丨非凡精读馆 14

    2024-12-19

    《情绪》万字解读丨非凡精读馆 13

    2024-11-28

    【意志力的经济学解释】意志力不够用?因为“机会成本”太高了!

    2024-12-06

    恋足的脑科学:为什么那么多人迷恋异性的脚?丨阉割恐惧?No;神经串扰?Yes!

    2024-12-06

    标签

    剧情解析 大卫·林奇 徐克 心理学新知小课·心理学新知 心理学新知小课·毒物推荐 心理学新知小课·进击的三观 意识之谜 王家卫 美剧《迷失》 诺兰 进击的巨人 非凡精读馆·心理学图书解读 音频节目:心理朋克 项目简介

    更新日历

    • 2025 年 2 月
    • 2024 年 12 月
    • 2024 年 11 月
    • 2024 年 10 月
    • 2024 年 5 月
    • 2024 年 4 月
    • 2024 年 3 月
    • 2024 年 2 月
    • 2024 年 1 月
    • 2023 年 11 月
    • 2023 年 10 月
    • 2023 年 9 月
    • 2023 年 8 月
    • 2023 年 7 月
    • 2023 年 6 月
    • 文字博客
    • 视频作品
    • 音频播客
    • 心理学课程/付费内容
    • 出版物
    • 直播/讲座
    • 特别参与
    • 创作方向:心理、读书、电影

    © 2023 weizhichao.info

    Welcome Back!

    Login to your account below

    Forgotten Password? Sign Up

    Create New Account!

    Fill the forms below to register

    All fields are required. Log In

    Retrieve your password

    Please enter your username or email address to reset your password.

    Log In

    Add New Playlist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 文字博客
    • 视频作品
    • 音频播客
    • 心理学课程/付费内容
    • 出版物
    • 直播/讲座
    • 特别参与
    • 创作方向:心理、读书、电影
      • 心理
      • 书评
      • 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