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年来有一个消费心理学领域的结论广为流传:买体验比买实体物品更让人感觉快乐。所以如果你有一笔闲钱要花,最好先考虑花在旅游啊、演唱会啊、下馆子啊这些体验性消费上,而不是先考虑用它买张新沙发。
这个结论对吗?
根据这几年来的新研究成果,我们发现这个结论其实非常粗糙。
今年春节时,我给网易云音乐做过一期春节消费特刊「买体验还是实物更值?如何避免消费后悔?」(链接见文后“扩展阅读”),里面提到过一个影响消费感受的微妙因素:如果在消费后的短时间内回忆,那么人们会觉得买体验更开心,但是如果隔了比较长的一段时间之后再回忆,那买实物的满意度就会后来居上。买体验似乎是一时爽,而买实物则有点“路遥知马力”的意思。
而不久前在Psychological science上刚刚发布的一篇新论文里,研究者又发现了另外一个影响因素:经济收入水平。
简单来说,研究发现,收入水平高的人(富人)买体验更开心,而收入水平低的人(穷人)买实物更开心。
研究者一共做了三项实验。前两项实验中,受试者回忆自己最近的体验性消费和物品消费,然后分别在量表上评定各自的快乐程度。两项实验一致发现富人在体验性消费中更快乐,而穷人要么感觉买实物更开心,或者觉得两者没差别。
在第三项实验里,研究者要求受试者去想象自己月收入增加或者减少了50%,然后再评估消费感受。结果,在想象收入减少的条件下,高收入受试者更倾向于购买物品了,尽管程度没有和购买体验的意愿拉开统计意义上的距离。
研究者推测,造成「穷人买实物开心,富人买体验开心」这一差异的原因可能是闲暇时间上的差异。体验都是要花时间去享受的,富人相比于疲于打工挣钱的穷人有更多带薪休假之类的闲暇时间,因此富人更能“余力”去享受购买体验带来的乐趣。
Research Digest网站的作者Juliet Hodges评论说,这项新研究最大的软肋在于它依据的是受试者的事后回忆,而我们知道,对于同一段经历,人评估当前感受的“体验自我”与事后回忆的“记忆自我”给出的评价往往有很大差异。未来的研究,也许应该考虑一下如何采集受试者完成消费时的实时感受。
扩展阅读:
买体验还是实物更值?如何避免消费后悔?|心理朋克No.032
参考文献:
- Lee, J. C., Hall, D. L., & Wood, W. (2018). Experiential or Material Purchases? Social Class Determines Purchase Happiness. Psychological science, 0956797617736386.
- Juliet Hodges. The “experiential advantage” is not universal – the less well-off get equal or more happiness from buying things. t.cn/RsioprS
说明
- 这个“心理学新知小课”系列的文章是当年配合《魏知超:心理学新知课》相关内容而写的科普/杂谈小短文,在已关闭的平台“饭团”上发表,原文链接已不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