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室内装修、时尚设计、平面设计里有“高级灰”这个说法。
按字面理解,高级灰的意思就是——如果在设计中大量使用灰色系色彩,就会让作品产生不明觉厉的“高级感”。
实际上,“高级灰”并不单指灰色,它指的其实是「灰蒙蒙」,也就是那种饱和度比较低的色彩。纯色颜料里混合进白色颜料后,呈现出那种比浓烈的纯色淡一点的、略有点发白、发灰的那种色彩,就是「高级灰」。
我一直有个疑惑:高级灰为什么会显得高级呢?
色彩本无高低之分,但观者有心。我的想法是,在人群中,有一部分人发自内心地喜欢这种“高级灰”,而这群人一般被大家认为是品味比较高级的人,所以,他们喜欢的颜色自然也就是成了高级色。
那么,哪些人更喜欢高级灰呢?
就我自己的观察而言,喜欢高级灰的,好像基本上是艺术家、设计师、一线城市的白领和大学生。高级灰,似乎是跟一群受过高等教育/审美教育,生活较优渥的人。这群人,好像的确就是大家通常觉得品味比较“高级”的人。
那,这群人喜欢“高级灰”的心理机制又是什么呢?
一篇早年发表在《实验心理学:综合》上的研究能给我们一点启发。
研究者在这篇论文里分别考察了各种颜色引起的情绪反应。在情绪指标的测量上,作者采用的是当时流行的“愉悦度-唤醒度-支配度”三维度模型。
所谓愉悦度,就是感觉积极还是消极,正面还是负面。
所谓唤醒度,就是物体是不是能唤起你的兴奋度,你看到它之后是兴奋度上升,警觉度提高,还是变得更冷静,更平和。
所谓支配度,就是物体是让你感觉到有支配感、优势感、掌控感,还是让你觉得失控?比如,愤怒和恐惧,它们都是负面情绪,但愤怒是高支配度的(感觉要跟人干一架),而恐惧是低支配度的(感觉要逃命)。
情绪的这三个维度,说得通俗一点就是“开不开心”、“躁不躁动”和“稳不稳”。
那么,不饱和的“高级灰”在这三个方面给人什么感觉呢?那篇论文给出的结果是——
1.“开不开心”:饱和色更让人开心;不饱和色引起的感受更偏中性一点。
2.“躁不躁动”:饱和色更让人兴奋;不饱和色更让人平静。
3.“稳不稳”:饱和色更让人有掌控感;不饱和色掌控感低。
综合一下,不饱和的“高级灰”给人在情绪上的感受是:不喜不悲,平静,低掌控感。
这说明什么?
我们得注意,在大多数情况下,人们都是越缺什么就越喜欢什么的。在情绪上应该也是如此,任何情绪维度上如果往一个方向走得太远都不好,需要平衡。以装修为例,在外辛苦一天,回到家里这个避风港,可能很需要把白天激发出来的情绪往相反的方向拉一拉。
所以,这里得用反向思维:喜欢高级灰的人,他们应该是一群——
1.对生活比较满意(不缺正面情绪)、
2.生活节奏比较快或者头脑灵活想得多(生活本来就很躁)、
3.对生活有掌控感
——的人。
这样的一群人才需要高级灰的中性、平静与低掌控感来平衡平时的情绪。
那么,基于你的观察,你觉得那些喜欢高级灰的人符合这三条特征吗?或者说,那些不喜欢高级灰的人(有人就是爱土豪金),他们是不是缺了上面的哪一条呢?
参考文献:
Valdez, P., & Mehrabian, A. (1994). Effects of color on emotions.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Psychology General, 123(4), 394-409.
说明
- 这个“心理学新知小课”系列的文章是当年配合《魏知超:心理学新知课》相关内容而写的科普/杂谈小短文,在已关闭的平台“饭团”上发表,原文链接已不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