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录/注册
    • 注册
    • 编辑个人信息
    • 重置密码
加入聊天群
魏知超:心理·读书·电影
  • 文字博客
  • 视频作品
  • 音频播客
  • 心理学课程/付费内容
  • 出版物
  • 直播/讲座
  • 特别参与
  • 创作方向:心理、读书、电影
    • 心理
    • 书评
    • 影评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魏知超:心理·读书·电影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Home 文字博客

我如何读书和做读书笔记 |心理朋克 No.026

2024-03-24
A A
0
我如何读书和做读书笔记的私房经验。

 

大家好。我是魏知超。

我最近在喜马拉雅做了一档叫《魏知超:心理学前沿书籍精讲》的收费节目。在那个节目里,有位同学留言问我是不是可以分享一下我读书和做读书笔记的方法。结果我写这个问题的回答写high了,写出一整期节目的篇幅来,所以我们就干脆把它做成了那个节目的一期特别放送。我们想到,各位心理朋克的小伙伴对读书和做读书笔记这个问题应该也会感兴趣。所以,我们把这期节目共享出来,也作为心理朋克的新一期。

 


 

以下是我自己如何读书和做读书笔记的私房经验。

我们这里只讲比较技术性的部分——读电子书还是纸质书、用什么软件读、用什么软件记笔记、怎么整理——这样一些细节。也有同学问:具体要怎么选书,读什么书更有价值,快读还是慢读,浏览还是精读……

这些当然同样是很重要的问题,但一期节目时间毕竟有限,所以这些问题我们留待以后有机会再说。

 

纸质书还是电子书?

我过去很喜欢买书,家里囤了很多纸质书,但到这几年,除非是实在没办法,否则几乎不读纸质书了。原因很简单:电子书不但携带方便,关键是做读书笔记太方便。

我读电子书的设备,是手机或者ipad,我并没有买备受推崇的kindle阅读器。

有人说kindle这种屏幕不会自己发光的设备才能保护眼睛。其实不对。

手机或者ipad上看书伤眼睛,其实要么是因为以往的老手机屏幕精细度太差——而这个原因现在几乎已经不存在了;要么是因为屏幕亮度调得太暗或者太亮——只要把屏幕亮度调节到跟环境亮度比较一致,那眼睛就并不比看不发光的纸质书或者kindle疲劳多少。

其实,如果光照条件不够好的话,看纸质书反而更伤眼睛。

 

软件:多看阅读+印象笔记

我读电子书和记笔记的软件,不管是读下面要说的哪种格式的电子书,都是用多看阅读+印象笔记。

我买电子书首选在多看阅读的书城里面买,就算在亚马逊上买kindle版,我也会把它「弄」到多看里(当然,具体怎么弄,这里不方便细说)。

把电子书「弄」到多看阅读之后,第一件事就是先把自己的印象笔记关联到多看阅读上。这样一来,在多看阅读里划的线、做的批注都会自动同步到印象笔记里。

 

三种笔记

我在多看里做的笔记,有三种:

第一种是划线。把重要的句子划下来。

第二种是阅读体会。多看里划完线都会跳出来一个选项,你可以选择「批注」,把你对这一段划线内容的感想、提炼出来的总结写进去。

这里说一个小技巧,我一般情况下读书用的是我的备用手机——锤子的坚果手机。锤子系统里订制的讯飞输入法,输入语音实在是太方便了。写批注基本上不动手,直接用讯飞的语音输入把想写的说一遍就可以,识别基本准确。

第三种笔记是一些关于图表的提醒。多看里没有办法把图和表直接同步到印象笔记里,所以我会在我想要摘录的图表边上做个标注,提醒自己整理笔记时要把它们补充上。

 

复制笔记

这样读完一本书之后,打开印象笔记,里面的「多看笔记」这个文件夹里就有你对这本书的所有划线和批注了。

接下来这一步非常重要。

我会在印象笔记里建另外一个叫「读书笔记」的文件夹,把多看上自动同步过来的这篇笔记复制一份,放到这个叫「读书笔记」的文件夹里。

为什么要复制一份呢?这是因为我们接下来要在这一份笔记上再加各种东西,而多看自动同步的原来那一份,只要多看阅读那边不小心重新同步一次,那自己后来加的这些东西就被覆盖了。所以,必须复制出来一份。

 

加工笔记:添加目录和简介

接下来,我会在豆瓣或者亚马逊上找到这本书的目录和简介,粘贴到笔记的开头。

有目录的话,我们就很容易把握住整本书的结构。

 

加工笔记:标注重点

下一步,我会把复制出来的这份读书笔记从头到尾看一遍——这实际上就是对书本的第一次复习,很能加深印象。

在看的过程里,我会在笔记里标重点。

有些术语、专有名词,把它加黑;有些重要的内容,我会自己加个小标题;有些金句,我会标成彩色;如果没有章节信息,我会把章节信息补充进去。

 

加工笔记:补充图表

还有一个任务就是加图表。刚才说过,在读书的时候会在里面标注「这里应该有个图表」。那么在加工笔记时,我就会打开多看阅读的网页版,或者是打开epub文件。翻到有图表的那一页,把图表复制过来。

 

为什么不用思维导图

这样边看边加工。一遍下来,完整的读书笔记就大功告成了。

我不会像很多人那样再把整本书的内容做成一棵树那样的思维导图。

原因有三:

1.书的目录结构本来逻辑就已经足够清楚;

2.做思维导图很费时;

3.知识在头脑中未必就是以这种层级结构存储。

所以,我个人认为做思维导图性价比很低。

 

复习笔记

好,到这里,书读完了,读书笔记也做好了。但千万不要觉得这些知识就已经在你脑子里了。可能过了一个月,你再回头看这份笔记,就像自己从来没读过这本书一样。

所以,复习很重要。

我自己是每个季度结束的时候,会花一些时间复习上一个季度的读书笔记。比如六月底的时候,抽一段时间,把一到三月份做的读书笔记重看一遍。

这一遍重看,可以充分利用碎片时间。比如说,开车的时候把笔记播放出来听。很多手机有TTS功能,也就是把画面上的文本转变成语音读出来。比如iPhone上,双指在屏幕最上边往下划,就开始朗读当前画面的那整篇文档。用这种功能,我就可以边开车边复习笔记。有些图表之类的,听的时候错过了的话,那可以回头再看一眼,也就可以了。

 

电子书格式:原生电子书

我们接下来再说说电子书格式的问题。

刚才说的这套读电子书和做笔记的方法,针对的主要是是非扫描的电子书格式,包括epub格式、txt结尾的文本格式以及像多看阅读这类软件的商城里购买的那些电子书。

它们都可以在读书软件里面随意根据显示画面的大小重新排版。这一类电子书是为电子阅读量身定做的,直接用上我们刚才说的这套方法就可以了。

 

电子书格式:扫描版PDF

但是另外一类电子书——实体纸质书扫描来的电子书,就稍微麻烦一点。

扫描版电子书一般最常见的会保存成PDF格式。这种PDF本质上就是一张一张的图片。

为了方便做笔记,我们要把这种PDF上的文字给OCR出来,也就是把图片上的文字给识别出来之后转换成文本。OCR准确率最高的软件,叫ABBYY FineReader。

把一份扫描版的pdf放进ABBYY之后,它会把整本书的文字都识别出来。

然后,我们保存一份「精确副本」。保存出来的文档,还是PDF格式,打开看呢,还是跟原来一模一样的排版,但这时候你去选择文本,是可以选上的,也

就是说,这些文字,已经被识别出来了。

接下来,我还是会把这样一份PDF导入到多看阅读里。

多看阅读有切边功能,可以把PDF页面上周围空白的那些去掉,这样会让文字显得大一点。

看这种PDF,设备最小的也得上iPad mini,最好是10寸的iPad,那就全无压力。

这种被OCR过之后的PDF,可以划线,可以加批注。这些也可以自动同步到印象笔记里。

唯一麻烦的是,即便用准确率最高的ABBYY来OCR,识别出来的文字也还是有不少错误。所以你打开印象笔记一看,划线的那些部分是有不少文字错误的。这些错误,我目前没有找到更智能的办法对付,只能对着PDF文档手动修改。

其他的步骤,跟前面说的步骤一模一样。

不过,用这套流程来做PDF的笔记,还是比直接看纸质版的书,然后把它们的笔记做成电子版要方便太多。比如百度出过一个应用叫「涂书笔记」,可以对着纸质书拍照,然后把拍照的部分文字给OCR出来,这就相当于划线。但我试用过几次之后就放弃了。因为实在是太破坏读书的节奏。

我现在买来那些比较重要、预计自己要做很多笔记的纸质书,到手后第一件事就是把它给裁开,自己把它做成PDF。然后纸质书就报废了,我就用这个PDF按照刚才说的这套流程来读。

至于怎么样在家里利用一些不算太高端的工具把一本实体书变成一本非常清晰的pdf,我自己也有一些摸索出来的经验。但那太琐碎了,我就不在这里展开讲了。如果真的有很多同学有需要的话,我到时再写个教程。

这里要提醒一句,怎么私下处理一本自己买来的书,是个人自由,但传播它的电子版,就是完全不同的性质了。我自己做的电子书,都仅限于我自己阅读,从来没有传播过。

 

小结

以上这些,就是我自己读书和做读书笔记的经验,当然主要是技术层面的。这些经验,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如果你喜欢,也很欢迎你把它推荐给你的朋友。

那么这期节目就到这里。祝你生活愉快。我们下期节目再见。

 

文|魏知超
编辑|王晓微
本期主播|魏知超

原文链接

  • 你如何做读书笔记? – 魏知超的回答 – 知乎
Tags: 音频节目:心理朋克
ShareShareTweetShare
Previous Post

借假修真:一个看懂诺兰所有作品的关键词|心理朋克 No.025

Next Post

这辈子不能错过的心理学科幻小说|心理朋克 No.027

Related Posts

书评博客

《具身认知》万字解读丨非凡精读馆 15

by 魏知超
2025-02-04
文字博客

我的2024影视、图书盘点(没几个字)

by 魏知超
2025-01-01
书评博客

《苦难的意义》万字解读丨非凡精读馆 14

by 魏知超
2024-12-19
书评博客

《情绪》万字解读丨非凡精读馆 13

by 魏知超
2024-11-28
心理学博客

【意志力的经济学解释】意志力不够用?因为“机会成本”太高了!

by 魏知超
2024-12-06
心理学博客

恋足的脑科学:为什么那么多人迷恋异性的脚?丨阉割恐惧?No;神经串扰?Yes!

by 魏知超
2024-12-06
Next Post

这辈子不能错过的心理学科幻小说|心理朋克 No.027

你们要的书单来啦——心理学入门好书推荐

2017年度「剩点」

发表回复 取消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最受欢迎

  • 恋足的脑科学:为什么那么多人迷恋异性的脚?丨阉割恐惧?No;神经串扰?Yes!

    0 shares
    Share 0 Tweet 0
  • 《穆赫兰道》剧情全解析

    0 shares
    Share 0 Tweet 0
  • 我写过的美剧《迷失》(LOST)剧情解析文章索引

    0 shares
    Share 0 Tweet 0
  • 良性自虐:为什么会有人喜欢恐怖、重口、猎奇向的影视剧?

    0 shares
    Share 0 Tweet 0
  • 复仇者的《花样年华》

    0 shares
    Share 0 Tweet 0

近期更新

《具身认知》万字解读丨非凡精读馆 15

2025-02-04

我的2024影视、图书盘点(没几个字)

2025-01-01

《苦难的意义》万字解读丨非凡精读馆 14

2024-12-19

《情绪》万字解读丨非凡精读馆 13

2024-11-28

【意志力的经济学解释】意志力不够用?因为“机会成本”太高了!

2024-12-06

恋足的脑科学:为什么那么多人迷恋异性的脚?丨阉割恐惧?No;神经串扰?Yes!

2024-12-06

标签

剧情解析 大卫·林奇 徐克 心理学新知小课·心理学新知 心理学新知小课·毒物推荐 心理学新知小课·进击的三观 意识之谜 王家卫 美剧《迷失》 诺兰 进击的巨人 非凡精读馆·心理学图书解读 音频节目:心理朋克 项目简介

更新日历

  • 2025 年 2 月
  • 2024 年 12 月
  • 2024 年 11 月
  • 2024 年 10 月
  • 2024 年 5 月
  • 2024 年 4 月
  • 2024 年 3 月
  • 2024 年 2 月
  • 2024 年 1 月
  • 2023 年 11 月
  • 2023 年 10 月
  • 2023 年 9 月
  • 2023 年 8 月
  • 2023 年 7 月
  • 2023 年 6 月
  • 文字博客
  • 视频作品
  • 音频播客
  • 心理学课程/付费内容
  • 出版物
  • 直播/讲座
  • 特别参与
  • 创作方向:心理、读书、电影

© 2023 weizhichao.info

Welcome Back!

Login to your account below

Forgotten Password? Sign Up

Create New Account!

Fill the forms below to register

All fields are required. Log In

Retrieve your password

Please enter your username or email address to reset your password.

Log In

Add New Playlist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 文字博客
  • 视频作品
  • 音频播客
  • 心理学课程/付费内容
  • 出版物
  • 直播/讲座
  • 特别参与
  • 创作方向:心理、读书、电影
    • 心理
    • 书评
    • 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