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泰格马克《穿越平行宇宙》的结语部分,这位大物理学家从云端降落回人间,关心了一下人类未来命运这种“小问题”(这部分内容后来发展成了他最近写成的《生命3.0》那本书)。
在结语这部分里,有一段论述很有意思。
泰格马克说:
“我所认识的人里,如果他们认为人生有意义,早上醒来时通常会觉得很快乐,并对新的一天充满期待。”
“令人惊讶的是,基于他们的快乐和意义来自何方,这些人分成了两个截然不同的阵营。也就是说,关于意义的问题似乎有两个解,每个解都有一部分人觉得很好用。我把这两个解分别称为「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
“「自上而下」的方法中,满足感来自顶端,也就是大图景。尽管此时此处的人生可能并不称心如意,但由于它是某个更加宏大、更有意义事物的一部分,使它也具有了意义。许多宗教都传递了这样的信息——在家庭、机构和社会中,单个人能感觉到自己是某些更大、更有意义的东西的一部分,从而超越了个人主义。”
“在「自下而上」的方法中,满足感来自此时此地的细微小事。如果我们能抓住当下这一刻,从路边小花的美丽中、从帮助朋友中或新生婴儿的脸上获得我们所需的满足感,那么我们就能因活着而感激,即使大图景包含着许多不愉快的元素,例如垂死的太阳将把地球蒸发殆尽,以及我们的宇宙终将毁灭。”
泰格马克继续说:
“对我个人来说,「自下而上」的方法提供了更多存在的目的和意义,而我将要声援的「自上而下」的方法则感觉起来像一个额外的红利。……我认为,一堆粒子能产生自我意识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情。并且,这堆名叫迈克斯·泰格马克的粒子还有幸能得到食物、住所和闲暇时间来惊叹于周遭的宇宙,这件事让我的感激之情无以言表。”
读完泰格马克这段话,我反思了一下自己,我觉得,我是一个更多地依靠「自上而下」的人生意义来支撑自己的人。我在前几天的新知课里说我自己的精神家园很大程度上是安放在电影、文学、科学知识这些虚无缥缈的东西上,说的其实就是这回事。生活里的各种小确幸也能让我快乐,但真正让我沉迷的,还是那些超然物外的东西。
那么,你呢?你是一个靠「自下而上」还是「自上而下」的人生意义支撑的人?
p.s.:
泰格马克的《穿越平行宇宙》是一本让我三观震颤的神书。强烈推荐大家读一读。我自己读的过程里,频频有“飞升感”,恍惚间以为自己的精神已脱离肉身,飞升到了另一个层次。
说明
- 这个“心理学新知小课”系列的文章是当年配合《魏知超:心理学新知课》相关内容而写的科普/杂谈小短文,在已关闭的平台“饭团”上发表,原文链接已不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