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要跟大家介绍一部我自己很喜欢的短篇科幻小说《罐子》,这个故事既有情怀,又有点恶趣味,我觉得很值得推荐给大家。
《罐子》,原书标题是pots,翻译成瓶子或者罐子都行,简体中文版被收录在《大师的盛宴:二十世纪最佳科幻小说选》这个选集里。非常著名的选集,里面一堆神作。《罐子》的作者是美国科幻小说家卡罗琳·薛利赫(Carolyn J. Cherryh),拿过两次雨果奖,1942年生人,现在已经是位老太太了。
为了方便理解,接下来我会打乱小说的叙事结构,把这个故事用我自己的话转述给你听:
在银河系的某一个星球上,生活着一个智慧种族,为了方便叙述,我们就把他们叫做大头星人好了。
在故事的开头,大头星正在打一场世界大战,整个大头星文明都有毁于一旦的风险。
就在这个节骨眼上,大头星的天文学家偶然在星球附近的太空里拦截到了一个其他外星文明制造的探测器。一检测之后发现不得了,这个探测器已经在太空里漂流了850万年了。
探测器当然早就已经失灵了,只是很巧合地漂流到了大头星。但是探测器里面放着的一块金属板还保存完好。
金属板上画着两个外星人,裸体的,似乎分属于两种性别,这是一张“外星裸体画”。
画里的其中一个外星人一只手举起来,像是跟人问好。
在这两个裸体外星人下方,还画着一张示意图,绘制出了发射这个探测器的文明所在的那个星系的特征。
经过一番解读,大头星人认为,发射这块金属板的那个远古外星文明想要表达的是这样的一个意思:
向你致敬,陌生人。我们来自(下面这个图里的)这个星球,这个恒星系。
我们崇尚知识和文明;读到这则信息的陌生人,无论你们是谁,我们不惧怕你们。
从这块金属板上,很明显地能感受到一种浪漫的、昂扬的和平主义精神。金属板上的那两个裸体外星人,傻乐傻乐的,隔了850万年,你都还能感受他们想要传达的那种乐观向上的精气神。
但就是这么一个有点天真浪漫的东西,大大鼓舞了这个深陷危机的大头星人文明。
这块金属板就像是一个天启, 也是一记当头棒喝,一下子把这个沉迷在战争中的大头星文明打醒了,让他们突然意识到战争并非唯一的宿命,金属板上传达出的那种憧憬和平的、乐观昂扬的精神并没有在他们心底消失。
于是大头星人放弃了战争,走出这场大危机,有了和平,他们的文明重新蓬勃起来。
而发射这块金属板的那个外星文明在大头星人心目中也就成了一个神话、一个传奇。
后来,随着大头星人文明在宇宙中的扩散,这块画着两个裸体外星人的金属板也渐渐成了银河系中的一个图腾。
很多年后,大头星人历尽千辛万苦,终于找到了发射探测器那个文明所在的星球。
大头星政府派遣了一组星际考古学家,降落到那个星球进行考察。结果大头星考古学家们发现,那个星球已经是一片荒芜。“金属板文明”早在850万年前,也就是他们发射了那块金属板之后不久就毁灭了。
除了一些超大型建筑和大型水坝的残骸之外,大头星考古学家在这个荒凉的星球上只找到一种非常奇特的人造物品,那就是在地层里挖出的一些瓶子,也就是小说标题里的“罐子”。
大头星人考古学家是这样说的:
我们发现很多这样的瓶子。大批量生产,工业化制造。
不仅仅在这块大陆,同样的瓶子在整个星球的所有遗址上都有发掘,分布在地层的最上层。款式相同。制造日期在临近大灾变的前夕。
我们用这样的小东西来追踪和分析可能存在的全球联盟和全球贸易。
直到这篇小说的最后,作者也没有说这个瓶子到底是什么。
几百万年过去,沧海桑田,那个文明曾经创造过的很多东西都淹没无踪了,只有这种罐子还能被零星地找到,而且分布在整个星球的各个大陆上。
它们是什么呢?
我最后再揭晓答案,也许你也已经猜到了。
先来说这个“金属板文明”是怎么毁灭的。
大头星考古学家发现整个星球到处都是看着像陨石坑的大坑。他们研究之后得出结论,这些大坑是核武器爆炸后的痕迹,这个星球上的文明是显然是在核战争的自相残杀中毁灭的。
但大头星政府得知这个结论后,却下令考古学家们闭嘴,不准他们公布消息,甚至打算杀掉考古学家灭口。
因为政椨高层认为,不可以被民众发现这个支撑了他们信仰的伟大文明是自我毁灭的。
神非但没什么了不起的,反而还把自己给弄灭绝了——这样的真相如果泄露出去,会对大头星人的精神造成巨大的打击。
但是那些考古学家们不这么想,他们奋起反抗,战胜了想要压制消息的政椨官员,最后让这个真相传播开来。
考古学家们认为,这个“金属板文明”虽然可能有很糟糕的一面,他们背弃了自己的信仰,用战争毁灭了自己,但是他们身上那些美好的东西,也就是那块金属板上传递出的那种乐观昂扬的、追求和平的精神激励了大头星这样的后辈文明。之后,这种精神在星际间传播,激励了更多的文明。这样的功绩,并不会因为他们的自我毁灭而有任何贬值。他们的毁灭,反而更加映衬出那块金属板的价值。
到这里,这个故事背后的真相已经呼之欲出了。
那一个已经自我毁灭的远古文明,当然就是我们人类文明啦。那一个已经荒废的星球,就是地球。
而那个在850万年后被截获的探测器,就是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在1972年和1973年先后发射的先驱者10号、先驱者11号太空探测器之中的一个。
它们上面都放着一张镀金铝板,铝板上画着我们人类的样子:一男一女,其中那位男性,举着手向外星人问好,而在他们下方是太阳系的特征示意图。
设计这块铝板并且说服NASA把它放在先驱者号里的,正是大名鼎鼎的天文学家、科普作家卡尔·萨根。
大头星人并没有会错意,这块金属板的确承载着我们人类身上最美好的那一部分品性——天真浪漫的科学乐观主义与和平主义精神。
通过这块金属板,卡尔·萨根代表人类朝着黑暗森林般的宇宙里傻呵呵地大声吆喝:
你好,我们是地球人,这是我们的家,欢迎跟我们联络。
在《罐子》这个故事里,人类愚蠢的那一面最终把他们自己毁灭了,但是人类昂扬、乐观、崇尚科学与和平的那一面,最后幸存下来,激励了更多的后来者。
这个意象,非常打动我。
那么,我们最后来看看,人类文明的那个遗迹——那些瓶子,到底是什么呢?
根据大头星人考古学家的描述,瓶子有这样几个特征:
1.它们是工业化大批量生产出来的;
2.它们在人类文明毁灭之前不久的那段时间里遍布全球,所以大概率是一种非常畅销的商品;
3.书里还提到一个我刚才没说到的细节,那就是它们的样子是“细长的有棱纹的瓶子”,也就是瓶子有点细长,上面带着一些棱角分明的竖条纹。
那还能是什么?
那只可能是可口可乐的最经典的那款玻璃包装瓶啊!
时代总会终结,唯有coke永生。
好,《罐子》这部小说,我们就说到这里。这一期节目,可口可乐应该给我广告费的。然而并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