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问题】为什么职业作家会频繁地出现自我重复现象?
我先回答“是不是”,再回答“为什么”。
1.作家会频繁地重复自我吗?
会,这个现象还挺普遍的。并不只是创作力平庸的小作家爱重复自己,那些功成名就的大作家也很喜欢重复自己。
上面这张图出自一项2022年刚刚发表的有趣研究[i]。研究人员开发了一个基于计算文本分析技术(computational text analysis)的算法,用它提取出了1880 年到 1999 年间出版的近 11000 部小说作品中的主题,然后统计了很多作家的每本小说之间主题的相似度。结果发现,大部分作家的作品,都是在重复同一个主题。
上图列举的是一些知名推理小说家作品的主题相似度。每个圆点代表一部作品。有颜色的点表示的是那位作家最常写的那一个主题,x轴是作品发表的年代,y轴是不同作家。
比如,我们看看第二行的“推理女王”阿加莎·克里斯蒂。阿加莎开创了侦探小说的好几种范式,原创能力逆天。但她的图上是一片玫红,大部分作品其实也是在重复自己。
其实推理小说迷对作家的这种自我重复都不陌生,绝大多数推理小说家非但一生都在写同一个侦探角色的故事,甚至于每本小说里的各种细节元素都是重复的。比如阿加莎小说里乡间豪宅、绅士淑女等等。
侦探小说可能是比较极端的例子,但在上面这项研究里发现,这种情况在各种文体里普遍存在。比如说,科幻小说鼻祖儒勒·凡尔纳几乎每部小说都在写“非凡之旅”(voyages extraordinaires),有的旅程在还海底(《海底两万里》),有的旅程在天上(《80天环游地球》),自我重复了整整40年。
在这篇论文里,研究者只需要以一个作者的几本书为样本,就能以相当高的准确率推测出作者其他小说的主题。
2.作家为什么频繁地重复自我?
作家为什么重复自我?
德国马克斯普朗克地球人类学研究所的奥列格·索布丘克(Oleg Sobchuk)最近在一篇文章[ii]里指出:
最关键原因,恐怕并不是什么创作力枯竭,而是个更现实的理由——作品的成功。
美国西北大学王大顺(Dashun Wang)团队的一项研究[iii]分析了4000多名电影导演、20000多名科学家和2000多名艺术家的职业生涯,考察随着职业生涯的发展,他们风格和作品主题会如何改变。
结果发现的规律是,在这些艺术家取得商业上的成功、科学家做出受到认可的科学成就之前,他们的作品风格和研究主题并不固定,在职业生涯的早期,他们会在各个方向上做探索,他们风格多变,研究思路广泛,直到某一些作品、某几篇论文获得了成功,这时,他们的“探索阶段”便戛然而止,开启了自我重复的过程。
索布丘克在文章里举了抽象派画家波洛克的例子。波洛克是以下图这种把颜料滴潵在一大张画布上的抽象画闻名于世的:
在成名后,波洛克再也没有改变过风格,但在成名前,他其实探索过各种艺术风格,比如这样的:
所以,“重复自己”某种意义上来说其实是一种“特权”,是那些已经证明了自己的成功的创作者的特权(当然,同时也是一种懒惰)。如果你未曾创造过成功的作品,那你压根都不知道该去重复什么。
当然,以上说的虽然是一种普遍模式,却并不意味着每个作家都是如此,有些作家功成名就后仍然渴望抛弃过去的自己,探索新的可能(比如罗琳写完《哈利波特》后匿名发表新小说);还有些作家即便还未获得世俗的成功,也坚守自己的风格,最后终成一代大家(比如生前未得到承认的王小波)。
以上。
文: 魏知超
[i] Underwood, T., Kiley, K., Shang, W., & Vaisey, S. (2022). Cohort Succession Explains Most Change in Literary Culture. Sociological Science, 9, 184-205.
[ii] Oleg Sobchuk. Are successful authors creative geniuses or literary labourers? https://psyche.co/ideas/are-successful-authors-creative-geniuses-or-literary-labourers
[iii] Liu, L., Dehmamy, N., Chown, J., Giles, C. L., & Wang, D. (2021). Understanding the onset of hot streaks across artistic, cultural, and scientific careers. Nature communications, 12(1), 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