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魏知超。我刚出了本新书《24帧心理密码:电影中的心理学》,我接下来会在这个频道里不定期地做一些节目,陆续把书里的一些精华片段摘出来,分享给大家。其实之前我频道有些视频的内容就是从这本书里摘出来的,比如《张无忌的羞耻癖好》。
今天这期视频先跟大家聊聊这本书大概是说什么的。
《24帧心理密码》这本书既是献给所有爱看电影、爱聊电影的影迷小伙伴的,也是献给对心理学有点兴趣的读者朋友的。这本书里是用一些心理学的视角和观点来解读电影情节、解读电影导演和演员,解读观众看电影的心理,还讲到了心理学怎么影响电影技术的发展。
比如书的第一部分先剖析了导演、编剧、演员这些拍电影的人的心理。我在书里首先瞄上了一些大导演,李安、王家卫、宫崎骏、陈凯歌、昆汀·塔伦蒂诺、大卫林奇,这些大导演,其实都是一辈子都在拍同一部电影。他们好像都是反反复复地在表达隐藏在他们内心深处的同一个秘密,同一个解不开的心结。王家卫的电影都在拍追求人妻但又追不到,李安电影的所有主人公都是因为心里有个秘密而与周遭格格不入,陈凯歌电影的主人公几乎全是一个受伤的少年,宫崎骏的所有主人公都在喧嚣声的包围中独自坚守着什么东西。那这些导演到底在想什么?他们内心中有啥一辈子都解不开的东西?我在书里做了很多分析和探讨。再比如,我在书里也写到了演员的心理。为什么像周星驰、卓别林、金凯瑞这样的喜剧大师都有点忧郁?比如为什么演员会假戏真做,陷入角色里不能自拔,进入角色的时候,演员的大脑里到底发生了什么变化?
书里有一部分篇幅是去分析这些电影人的心理,当然也有很大的篇幅深入到了电影情节中,讨论了很多经典电影的经典情节里隐藏的心理密码。比如《倚天屠龙记》里的张无忌为什么最爱赵敏,而不是另外那三个女孩子?这代表了张无忌有什么样的情欲观?比如《哈利波特》里,哈利母亲牺牲自己的经典桥段里有什么被所有人忽视的细节?这又反映了观众什么样的潜意识?再比如《爱乐之城》只是一部爱情音乐片吗?其实《爱乐之城》有一个隐藏主题,那就是“心流”,这是心理学家很感兴趣的一种心理状态。再比如《倩女幽魂》里的树妖姥姥为什么只吃年轻男人?她吃的到底是什么?书里引用了不少心理学知识,也开了不少脑洞。正经的,不正经的,都有,我觉得这部分可能会让读者看得开心的。
书里还有些话题与电影的各种设定有关。比如《盗梦空间》里的控梦术能在现实里实现吗?我从《盗梦空间》的设定里整理出一套真的可以在现实里练习的控梦技术。再比如恐怖片里的僵尸为什么让人又爱又怕?书里当然还聊了大家喜闻乐见的催眠,电影里的催眠术随便就把人控制,现实里的催眠真有那么厉害吗?
书里还探讨了电影对观众的心理影响——比如看电影能让人变聪明吗?看电影能改善心理健康吗?超现实题材的电影会激发出什么样的心理感受?
书里最后讲到了电影技术。为什么没有气味电影?为什么过于真实的画面反而会让电影失去韵味?以及脑科学技术可能会怎样改变电影的拍摄方式?
对刚才这些问题,我在《24帧心理密码》这本书里做了很多半开脑洞、半引经据典的讨论,我很希望这些讨论能为读者带去一些关于电影和心理学的新鲜有趣的思考。也很希望能通过这本书与读者、与所有的影迷一起分享电影带给我们的乐趣与感动。
如果你对电影感兴趣,对心理学感兴趣,那可以点击屏幕正下方的链接或者简介里的链接了解一下《24帧心理密码》这本书。我接下来也会做一些节目展开说一说书里一些好玩的细节。我是魏知超,感谢你听我自卖自夸,谢谢你的理解和支持,我们下期节目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