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日上班上课睡眠不足,周末补一觉睡到自然醒——这恐怕是很多人的生活常态。周末补觉之后,主观感受上总是能恢复一点元气的,那么实际上“平时缺觉+周末补觉”与“每天保证规律的睡眠时间”这两种睡眠模式对于人的健康状况到底会不会产生不同的影响呢?
最近发表在《睡眠研究期刊》(Journal of Sleep Research)上的一篇论文考察了这个问题。
这项研究的结论基于对43,880名瑞典成年人的跟踪调查数据得出。研究的主要结论是:
首先,对于65岁以上的受试者,没有发现睡眠时长、睡眠模式与死亡风险之间的显著关系(老年人咋睡都行?)。
而对于65岁以下的受试者,结论汇总于附件中的那张图(图上的短睡眠short是指睡眠时间≤5小时,中等睡眠medium是指睡眠时间6-7小时,长睡眠long是指睡眠时间≥9小时)。
1.规律的中等睡眠最好
死亡风险最低的睡眠模式是图上的第一行数据“工作日中等-周末中等”也就是每天睡眠时间(包括工作日和周末)稳定保持在6-7小时。(即每天规律作息。)
2.周末补觉(对拉平死亡风险)有用
与每天规律作息无显著差别的是“工作日中等-周末长睡眠”与“工作日短至中等睡眠-周末长睡眠”。
其中“工作日短至中等睡眠-周末长睡眠”就是周末补觉模式。这一结果似乎证明,周末补觉至少对于拉平死亡风险有效的(不过我之前也在新知课的问答里提到过,补觉可能补不了睡眠对学习和记忆的巩固作用)。平时睡不够,周末补觉,在死亡风险上与规律睡眠无异。
3.缺觉危害最大
死亡风险最大的是“工作日短睡眠-周末短睡眠”,即总是缺觉。以规律中等睡眠为参照的话,长期缺觉将使死亡风险上升65%!“长期缺觉等于自杀。”
4.睡太多也不行
另外一个有意思的结论是,图上最后两行,也就是工作日长睡眠(超过9小时)的受试者(不管周末睡得多不多),死亡风险也上升了25%-26%。看来睡得太多也不好。
***
不过,这项研究本质上是相关研究,这些结论只表明了死亡风险与睡眠模式的相关性,并不代表因果关系。所以以上结论,请谨慎参考。
参考文献:
Åkerstedt, T., Ghilotti, F., Grotta, A., Zhao, H., Adami, H. O., Trolle‐Lagerros, Y., & Bellocco, R. (2018). Sleep duration and mortality–Does weekend sleep matter?. Journal of sleep research, e12712.

说明
- 这个“心理学新知小课”系列的文章是当年配合《魏知超:心理学新知课》相关内容而写的科普/杂谈小短文,在已关闭的平台“饭团”上发表,原文链接已不存在。